物理治療學系創立於1988年,由創設物理治療學士班起步。創辦之初為復健醫學系,1992年正名為「物理治療學系」。2000年擴增物理治療碩士班,2007年與本校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合併後,正式更名為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並增設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碩士班及博士班,成為獨步全球結合物理治療與輔助科技的學系,且有完備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學程。自2016年8月始,本學系學士班課程更由四年轉型為六年制物理治療學士學位課程(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以因應未來的社會挑戰與需求,及提升國內物理治療教育躋身國際之競爭能力。
大學部:
- 落實扎實的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訓練。
- 強化課程設計多元與彈性/物理治療鑑別診斷/實證評析/臨床推理與決策能力及物理治療行政管理經營。
- 推動輔助科技/競技運動/高齡及長期照護領域/女性健康等新興領域,強化學生專業獨立性與競爭力。
- 設置「銀髮健康照護暨產業學分學程」,提供本校各學系學生選修及跨領域學習。
研究所:
- 培育具備創新思考與獨立解決問題能力、且有社會責任感與團隊合作能力的物理治療或輔助科技領域之科學研究與研發人才。
- 培育具備國際觀、全球化視野且能獨立研究、具理論與實務整合能力的物理治療與輔助科技高階人才與領導人。
發展重點
- 學生:
- 批判性思維與自學能力
- 專業能力
- 倫理與人文素養
- 跨專業合作
- 物理治療專業:
- 創新與技術整合
- 國際視野
- 社區參與
師資
總共有18位教授,每位教授可能涉及多個研究領域。
- 神經學
- 神經肌肉骨骼學
- 心肺學
- 兒科與老年物理治療
- 復健工程
- 輔助技術
- 生物力學
- 運動科學
系所資源
- 多功能教室(用於講座與實習)
- 研究實驗室
- 重訓健身房
- 普拉提室
- 懸吊訓練室
- 臨床模擬室
- 輔助技術/硬體工作坊
研究重點
- 神經復健
- 肌肉骨骼與運動傷害
- 運動控制與生物力學
- 長期照護
- 健康促進
- 殘障兒童的早期干預
- 3D列印、機電一體化、智慧裝置
畢業發展
- 各類醫療機構
- 學校系統
- 輔助技術公司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