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教學研究

  • Read More
    醫技系系徽 _2_.jpg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1、學系介紹
      網際網路發展蓬勃,帶動資訊迅速流通,知識快速普及,造成社會、經濟基本結構的改變;這些改變,正影響學生的求學目的,挑戰高教體系的教學目標,進而迫使大學系所作積極變革。本系成立近四十年,原有課程以檢驗醫學作為設計架構;隨著生命科學的演進,不斷引進最新生物技術課程;盱衡大勢變化,未來將以生技產品開發為重要目標,鼓勵科技創新,致力轉譯應用。

     2、教學與研究特色
      解決社會需求,於檢驗醫學與生物科技領域,培育優秀的菁英人才,是本系教學、研究基本理念。大學部成立近四十載,培育逾千名的學士級畢業生;研究所有逾三十年的歷史,培育近五百名的碩、博生。本系校友出類拔萃,多是醫檢、生技專業領域的傑出領袖。本系課程設計以檢驗醫學為基礎,隨著生命科學發展,陸續整合分子生物學、生物資訊、系統生物學、科技管理等課程。分析趨勢以不斷作課程變革,是本系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傳統。以下概述高等教育面臨的幾個大問題,以及本系的努力方向:

     ♦ 網路與人才培育方式—網路知識庫、搜尋程式完備,有關鍵字詞就可找到完整答案。現代專家的訓練,當講求活用資源,揚棄過去強調死背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的人才培育,將著重養成資料分析統整、活學活用的能力。

     ♦ 知識價值與傳播速度—網際網路發展蓬勃,資訊傳播無遠弗屆。知識傳播速度加快,確具教育推廣的宏效;於大眾「知」的水準齊平下,單靠知識,已很難取得競爭優勢。因此,除了要學生追求知識創新,也訓練他們做好智財權的保護工作。

     ♦ 產業投資與產出不相稱—最近十年的全球生技產業,雖投入雙倍的研發資金,新藥產出不增反減,其癥結不是技術難突破,而是缺乏好的科學理論作支撐。因此,我們將培育學生能大膽提出新想法,且進行能解決重要問題的科學研究。

     ♦ 生命科學發展的大方向—科學鼓勵追求新知,但長期重視論文出版,已然制約課題選擇。現代生命科學,經常見樹不見林,重枝節、卻閃避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我們的教學與研究,會以科學轉譯為依歸,將以產品開發作為主要方向。

      簡單的說,科技創新、轉譯應用,會是本系未來最重要的教學與研究特色。
  • Read More
    醫工系N.png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1、學系介紹
      生物醫學工程師所扮演的角色是使用傳統的工程專業知識來分析並解決生物學及臨床醫學的問題,對健康照護提供了全面性的改善。選擇進入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學生要能完成三方面的使命:服務人類、以活生生的生命體為工作對象的熱情、將先進科技應用在醫療照護。一位生醫工程師會與其他健康照護的專業人員如醫生、護士、治療師、技師等組成團隊以提供完善的服務,而他將會被要求擁有多項的能力,包括設計醫療儀器、裝置與軟體,從多元性的技術來源以整合多樣的知識,來發展創新的醫療流程,或是為解決臨床問題而帶領研究的需求。目前國內醫材科技產業仍在萌芽成長階段,對於人才的需求將日益殷切,也會成為繼電子科技、電腦資訊、光電產業、網路通訊之後而起的下一波明星產業! 
      為求與時並進,本系以校院發展願景、科技趨勢潮流、社會發展與實務需求為主軸,以規畫系所未來發展方向:
     ♦ 打造優質教學研究環境,與時並進、永續發展。
     ♦ 系統性課程規劃,積極吸引與培育優秀人才。
     ♦ 有效掌握產業動脈,多元拓展畢業生就業出路。
     2、教學與研究特色
      本系競爭優勢為第一個同時擁有大學部 / 碩士班 / 博士班醫工系的國立大學,能夠循序由學士 →碩士 → 博士一貫栽培優秀醫工人才。 在大學階段,醫工系希望培養學生專業學識與研究能力,瞭解各領域研究新知、自由探索個人研究興趣,以紮實奠定基礎,拓展研究視野。在研究所階段,鼓勵學生依個人研究興趣,作為進修與論文主軸,充實專精學識與獨立研究能力,以強化研究實力,養成高階專業的醫工人才。目前規劃策略是以整體發展,整合規畫系與所之課程,以落實縱向(學士 → 碩士 → 博士)與橫向(甲 / 乙 / 丙組)系統性教學。
     ◆五年一貫學習規劃:學士 → 碩士(4+1) 
     ◆七年一貫學習規劃:學士 → 博士(4+3)
     ◆相關配套措施
      (1) 運用「專題研究」課程建立學士班「指導教授指導研究生」制度
      (2) 建立獎勵機制:爭取校內 / 外資源,提供獎 / 助學金與產業界實習機會
      (3) 企業實習與合作公司:西門子、科林儀器、聲博科技、德州儀器、生訊科技、友晶科技
  • Read More
    物輔系.jpg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1、學系介紹
      創立於1988年,創辦之初為「復健醫學系」,1992年正名為「物理治療學系」,2000年成立研究所,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更名為「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2007年與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整併為「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是國內首創結合物理治療與輔助科技的學系, 2015年也會是率先轉型招生六年制物理治療學士學位課程(Doctorof Physical Therapy)的學校。
    本學系依據設立宗旨開設學士班、碩士班和博士班。各班級均訂有其明確教育目標與辦學特色。學士班的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兼具物理治療及輔助科技應用的臨床專業人才,並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發展的潛力。碩士班的教育目標在於培育具批判性思維及邏輯思考能力之學術人才並強化具實證醫學觀念,落實實證基礎之臨床應用的物理治療與輔助科技專業人才,博士班的教育目標在於培育具獨立研究、建立理論與實務的科技整合人才,並強化具備國際觀及全化視野的競爭能力。 

     2、教學與研究特色
      ◆ 本學系之教學特色:
      六年制物理治療學士學位課程,深化現有臨床訓練,強化全方位醫療保健體系專業教育,落實物理治療鑑別診斷、實證評析、臨床推理與決策能力,並擴充新興領域、高齡醫學與物理治療行政管理經營,培養學生專業獨立性與競爭力。碩士班分成物理治療(甲組)及輔助科技(乙組)。甲組著重於臨床應用研究;乙組則著重於輔具的應用與開發,兩組在博士班在學理專攻外,需具備完成獨立研究與國際交流的能力,並發表國際論文,也有許多學生研究主題結合輔助科技研發,設計許多產品並取得專利。
     ◆ 國際交換課程:
      本學系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可申請國外的姐妹校修習必選修課程或臨床實習課程,並可申請經費補助。每年亦有許多國際學生至本系或本校修習相關領域課程。
     ◆ 本學系之研究特色:
      本學系專任教師的研究方向涵蓋神經物理治療、應用神經生理研究、動作分析、肌肉骨骼與運動科學、心肺物理治療、健康促進、運動生理、兒童物理治療、老人物理治療與醫療保健政策、智慧型機電輔具、計算生物力學、運動暨復健科技、資電科技應用、國際功能分類系統(ICF)暨輔具服務應用與政策等多面向研究,每年爭取科技部、其他政府會、醫療及產業合作單位的計畫案繁多,整體研究成果高度符合社會、經濟、文化與科技發展的需求。
  • Read More
    醫放系.png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1、學系介紹
      本系為國內第一所設有學、碩、博士班放射科學教育之學系,也是唯一設有此系的國立大學,更於2006年8月獲教育部核准更名為「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本系秉持著放射科學領域之深厚基礎,持續為國內外放射科學界培育高素質之放射師、醫學物理師及跨領域之高等放射科學人才,更期盼全系所師生之研究能量,在生醫影像領域開創出學術研究及臨床放射醫學雙贏之路,為我國放射科學及分子醫學貢獻心力。
      生物醫學影像研究中心分子暨基因影像核心設施成立於2002年,為國內第一所小動物分子影像研究實驗室。
     2、教學與研究特色
      本系教育的特色是教學與研究並重。本系堅強的師資陣容與優良的教學傳統,以整合性、跨領域、多元化與專業化的課程安排,造就了不少優秀醫事放射師在相關領域表現傑出。學士班可選修專題課程,培養研究興趣,更安排醫院見實習機會,增加所學與臨床應用的結合。教育目標為:
     ◆ 培育具專業能力之優秀醫事放射師;
     ◆ 領導國內生醫影像及放射科學之跨領域研究與發展;
     ◆ 培育具國際觀之生醫影像及放射科學高級研究人才與師資。
       本校為研究型大學,本系除培育專業醫事放射師外,研究人才的培育與研究表現頗為傑出。師資專長涵蓋四大領域:醫學物理、醫學影像、輻射生物與核醫藥物。老師們主持
    多項計畫,促進本系多元化的教學與研究,另與產業界及臨床的合作表現佳,已獲得多項專利。本系師生們在研究與專業的表現相當亮眼,並獲得各界好評。
  • Read More
    陽交大生醫光電所logo.png

    生醫光電研究所

    ​​​​​  生醫光電研究所  

     1、學系介紹
      生醫光電是新興且快速成長的研究領域,近幾年來已成為全球生物科技重點發展項目之一。目標在於利用光電科技進行臨床診斷與治療,以及偵測與操控生物組織和材料。在生命科學研究的應用上包含探測細胞到分子尺度的作用機制、功能和結構。在醫學的應用上則包括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對人體組織進行光電訊號偵測、辨識、診斷和治療疾病。生醫光電是一門整合了生物醫學、生物技術、光學、電子、電機、資訊、精密機械、物理與化學的高科技領域。生醫光電研究所碩士班成立於民國91年,並於民國96年奉准招收博士班學生。每年皆招收來自理工領域和生醫科學領域的碩博班學生,以國立陽明大學優秀的生物醫學研究環境為後盾,投入此新興的學門研究中,為全國唯一專注於生醫光電領域的研究所。近10年來已培養二百餘位具有光電科技與生醫科學跨領域專業的整合性人才,畢業生深受國內光電產業、醫療器材產業或深受跨領域研發需求單位的重用。近年來本所也招收數位外籍學生來就讀博士班,因此大部分的課程均以英文授課。
      在教育部的經費支助下,國立陽明大學亦設立了生醫光電暨分子影像跨領域研究中心,促進校內醫學院、生命科學院、牙醫學院及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下的相關系所進行研究合作。除此之外,藉著地利之便,生醫光電研究所並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市立聯合醫院、國立陽明大學附屬醫院進行許多合作研究,整合陽明大學校區乃至全國甚至是跨國合作技術的核心設施與核心研究團隊。未來發展則以促進並推動生醫光電及奈米生醫科技的相關研究,持續培育相關學科之跨領域人才。
     2、教學與研究特色
      生醫光電是結合許多領域的整合研究,所以本所的教學規劃是朝向能夠作整合性的人才培育為主,在課程的規畫亦以此構想為主軸。課程考量入學的學生可能完全沒有生物醫學背景(純理工科系)或光電、電機、物理的背景(純生物科學科系),因此特別提供一些基礎課程,例如分子細胞生物學概論、生理學、應用數學、電磁學、電子電路學等課程來補強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基礎知識。另外根據學生就業與研究的需求,有較深入的光電科技與生醫科學課程提供學生選修,亦開設許多跨領域應用課程培養學生跨領域的思維,以期本所所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對生物醫學與光電工程等領域的知識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與整合能力。
    本所是以生物醫學應用為導向的研究所,冀望運用尖端的光電科技,更深入的分析定量各種細胞生理現象、提供新的醫學診斷技術、或協助各種疾病的治療等,希望能從細胞、動物實驗到臨床上的應用皆能提供有影響力的突破,包含雷射光鉗、螢光生命期訊號、分子動力模擬、電漿子生物感測、近場光學與超解析光學顯微術等較微觀的技術;也進行光動力治療、光學同調斷層影像、磁振造影、腦機介面等能運用在動物或臨床上的技術研發。目前正積極擴展奈米生醫技術研究,例如奈米材料光電特性分析、奈米生醫材料的應用等,來提升本所的研究深度與廣度。
  • Read More
    數位醫療學士學位學程.png

    數位醫療學士學位學程

      數位醫療學士學位學程  

     1、學系介紹
      本學程成立於2013年8月,課程著重以物理及化學為基礎,應用於生醫光電與奈米科學之發展,並整合生醫光電研究所之師資與資源,以期在大學部培育優秀基礎與應用兼具之人才。本學位學程學程主任一人,統籌及規劃學程發展及業務方向。除行政事務運作外,尚有學程委員會之組織,委員會每學期召開會議,討論並決劃學程所有重大相關業務。
      2、教學與研究特色
      課程特色兼具光電與奈米之內容,結合基礎與應用,本學程新建立的特色課程為未來科技發展之重點項目,以培養科學研究人才為導向。課程涵蓋光電工程導論、奈米化學、電磁學、電子電路學及材料科學等。本學程設計目的為訓練學生具備整合光電、奈米、生醫等基本知識並進而學習開發具臨床診斷與治療上應用潛力的新穎檢測與診療技術或儀器。
    學程課程分光電與奈米兩大領域,兩領域實緊密相關,例如於奈米領域課程中(如奈米化學、材料科學、微奈米製造技術、晶片之未來導向)主要教導學生如何設計及合成奈米結構,並將其應用於生醫檢測技術中,包含利用奈米微粒的表面修飾技術提升光電感測器的效能、利用奈米微粒增強光熱、光動力、藥物傳遞等光電治療技術。另外,由於蛋白質的大小在數奈米至數十奈米之間,基礎生物科學研究需能觀察蛋白質構形變化,因此各種雷射光譜與光電顯微影像技術均需充份了解,學程學生於光電領域課程中(如生物微感測器之分析原理、醫用光電系統、基礎光電材料與技術、雷射工程導論、應用光學)學習到雷射與光電技術的基礎原理與應用。學程設計分別於此兩領域的必修科目中(奈米科技概論與生醫光電概論)著重探討這兩大領域的整合應用,以期使學生達成在光電或奈米領域具備基礎科學的深度,並對光電奈米生醫整合的應用科學具有一定廣度的目標。
     ◆ 轉 系
      1. 共同必修基礎課程,共計36~37學分。
      2. 專業必修課程,至少28學分。
      3. 選修課程,至少32~31學分。
     加上通識課程28學分及導師時間4學分,合計128學分。
     ◆ 雙 主 修
      1.須修畢共同必修基礎課程共36~37學分(可以原科系之基礎課程抵免)
      2.須修畢專業必修課程至少28學分。
     ◆ 輔 系
      須修畢非原科系之專業科目課程至少20學分。

     ◆ 學分學程
      須修畢課表內13學分(主領域選修至少6學分,副領域選修至少3學分)。
  • Read More
    科技產業博士學學程-系徽.JPG

    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因高齡化、個人化醫療等相關需求,政府鼓勵創新智慧醫療器材(以下簡稱醫材)的研發與健康醫療服務的整合。醫材產業為一跨領域合作之產業,它結合生物醫學、電腦科學、電子電機、機械、光學、化工、材料等等;由於技術種類繁多且需求特定,所以醫材產業具有少量多樣性之特殊性質。國內大專院校的生技醫材相關科系大部分著重於學理與基礎科學之講授,產業應用或跨領域轉譯醫學研發的培育仍十分缺乏,因此訓練出的高階研發人才從事基礎的研究能力有餘,但難與業界接軌,進而達到促進產業升級之社會實踐目的。

    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本院)依「教育部協助大學校院產學合作培育研發菁英計畫補助作業要點」,申設「醫材科技暨生醫影像科技產業菁英博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本學程),藉由產學共同培育模式,培育以實際應用、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及創業為核心之高階醫療器材產品設計博士菁英人才,開創台灣發展高階生技醫療產業的契機。

    生物技術醫療產業 (以下簡稱生技醫療產業)與國民健康息息相關,是一種協助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減緩與治療的民生必需工業。醫療器材(以下簡稱醫材)產業為一整合生物醫學、電腦科學、電子電機、機械、光學、化工、材料等跨領域產業,由於所使用技術種類以及應用科別繁多,因此醫材產業具有少量多樣性之獨特性。此外,2013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BTC)所推行的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中,更以因應高齡化與個人化醫療相關需求,推動台灣健康、醫療服務之研究與發展,並鼓勵聚焦創新智慧醫療器材的開發。因此,醫材產業已被列為政府重點鼓勵的產業。

    產業首重研發,然研發首重人才培育。國內大專院校的生技醫材相關科系之教學大部分著重於學理與基礎科學之教授,生技醫材實驗室的研發也多探討詳細的分子機轉或相關之工程科學理論,較為忽略產業應用或是轉譯醫學研發部分,受此模式訓練出的高階研發人才從事基礎的研究能力有餘,但恐怕較難以學以致用,特別是對於生技醫材產業發展的貢獻相對薄弱。本學程藉由產學共同培育模式,培育以實際應用、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及創業為核心之高階醫療器材產品設計博士菁英人才,開創台灣發展高階生技醫療產業的契機。

    產業博士學位學程原規劃名為「碩博士班醫材科技暨生醫影像科技產業菁英博士學位學程」,然因本學位學程規劃至業界實習,減少博士生培育過程之學用落差,學院眾多老師認為立意良善,建議擴大辦理及廣納本院各學系之業界廠商加入,因此更名為「生物醫學暨工程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以擴增本產業博士學位學程之人才培育領域。「生物醫學暨工程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已獲教育部通過核定增設,預計105學年度完成修業辦法之建立,106學年度正式成立並對外招生。
  • Read More
    messageImage_1632715112309.jpg

    醫學工程研發中心

      醫學工程研發中心  

    以學術研究為本,產業與臨床應用為體,
    整合本校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及其他校內外合作夥伴之跨領域研發能量,
    從事前瞻、創新醫材基礎研究及相關產品之產、醫、學、研合作研發與人才培育,
    協同製造出高品質的創新醫療器材

    1.基礎科學 Basic Science
    2.人才培育 Personnel Cultivation
    3.轉譯醫學 Translational Medicine
    4.創新醫材 Innovative Medical Devices
    5.跨領域產學合作 Multi-Disciplinary Academy-Industry Collaborations
  • Read More
    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JPG

    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

      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  

      本中心團隊自2001年起,接受內政部(現為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委託辦理「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是全國唯一由中央部會成立之國家級輔具資源整合推廣單位。本中心為進一步協助政府推動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分類系統與評估工具,亦在陽明交通大學登記為校級「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以充分整合校內研究與服務資源,推動相關研發和服務。目前不僅是全國輔具服務資源整合與推廣的樞紐,也是中央及各地方政府輔具專業服務諮詢的主要單位。

      有鑑於輔具服務的快速進步及多元化,為使輔具需求者有效率地掌握最新資訊並取得適切服務,本研究團隊從「輔具服務單位」、「輔具服務專業人員」與「輔具產品」等三大面向,透過輔導縣市紮根服務、資源連結、教育推廣與政策推動,逐步提升我國輔具服務品質,協助主管機關確實掌握我國輔助科技領域之發展與管理。自2001年來,本中心協助衛福部擬定與推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輔具與ICF需求評估服務新制,並多次接受中央政府委託研究規劃長照保險或長照2.0輔具服務給付原則與輔具租賃管理系統,以及居家無障礙空間規劃與修繕給付與支付制度。

      本中心在校內對學生、對學校其他相關學研單位的貢獻有:提供輔助科技和長照人才培育與研發實驗資源與場域;而在校外對社會的貢獻有: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輔助科技與長照服務之重要政策與服務的諮詢單位,進行產學推動,以及培訓全國輔具專業人才,並辦理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強化民眾宣導,具體落實大學社會服務的角色,為台灣社會準備老化社會來臨的正向和重要的資產。
  • Read More
    招生訊息.png

    教學研究

    教學 TEACHING



    生技醫藥產業創新創業
    生物資訊學
    高等蛋白質體學
    寡核酸之應用-基因表現之調控
    幹細胞與癌症
    生物技術於醫學之應用
    感測器原理與生醫應用
    腦波辨識與腦機介面應用
    醫療器材設計與開發實務
    生醫材料表面技術
    高等材料力學
    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
    腫瘤醫學的工程與科技應用
    電腦輔助工程分析
    虛擬實境理論與實務
    輔具設計與製造
    皮拉提斯復健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Bioinformatics
    Advanced Proteomics
    The Applications of Oligonucleotide
    Special Topics on Stem Cell and Cancer
    Biotechnology in Medicine
    Principles of Sensors & Biomedical Application
    Classification of Brain Signals and Application to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Practical Skills of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evices
    Surface Technologies for Biomaterial Appl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 Mechanics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Clinical Oncology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Virtual Reality: Theorems & Applications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Assistive Devices
    Pilates for Rehabilitation


    心肺物理治療學
    義肢矯具與實作
    運動健康促進研究
    輔助科技服務於長期照顧實務應用
    放射診斷儀器學
    蒙地卡羅特論
    粒子遷移計算
    轉譯分子影像研究
    複合式放射核腫造影與定量
    粒子加速器的醫學應用
    核醫藥物暨放射免疫分析
    VBA程式設計-儀器分析數據
    微奈米製造技術
    光學斷層影像原理與應用
    LabVIEW程式設計與應用
    醫用光學系統
    光學細胞顯微科技
    Cardiopulmonary Physical Therapy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 Practicum in 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Promotion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Instrumentations for Diagnostic Radiology
    Special Topics in Monte Carlo Calculations
    Particle Transport
    Translational Molecular Imaging Research
    Hybrid Radionuclide Imaging and Quantification
    Medical Application of Particle Accelerator
    Radiopharmaceuticals and Radioimmunoassay Analysis
    VBA Programming for Instrumental Analysis
    Micro-nano Fabrication Techn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Tomography
    LabVIEW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s
    Biomedical Optical System
    Optical Microscopy for Living Cells




    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雙聯學位】
    德國海德堡大學雙聯學位
    法國UTT雙聯學位

    【Double Degree】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 German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f Troyes ( France)



    【見實習或學術交流】
    芬蘭JAMK應用科技大學
    美國伊凡斯維爾大學
    日本新潟健康福祉大學
    日本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
    日本愛知醫科大學
    中國崑山杜克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中國泰山醫學院
    印度馬尼帕爾高等教育學院
    【internship &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JAMK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Finland)
    University of Evansville ( U.S.A)
    Niigata University of Health and Welfare (Japan)
    Nar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pan)
    Aichi Medical University (Japan)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China)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hina)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China)
    Manipal Academy of Higher Education (India)




    研究 RESEARCH




    感染症研究
    癌症研究
    精準醫學
    盲人視力重建/聾啞聽力及聲音重建
    幹細胞研究與神經再生
    奈米材料與人造器官
    微創手術與人工關節
    生物感測器之研發
    人工感覺器官的研發
    生醫光電影像
    奈微生醫感測
    光電工程
    光學奈微米操控
    生物物理化學
    光譜術
    光電治療
    模擬與訊像處理
    Infectious Diseases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
    Precision Medicine
    blind reconstruction/ Deaf-mute hearing and sound reconstruction
    Stem cell research and nerve regeneration
    Nanomaterial and artificial organ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artificial joi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sens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sensory organ
    Bioimaging
    Biosensing
    Optical Engineering
    Nanomanipulation
    Biophysics and Chemistry
    Spectroscopy
    Phototherapy
    Simul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銀髮族照護與遠距醫療
    肌肉骨骼/神經/心肺/兒童物理治療
    3D列印
    輔具研發與復健科技
    身心障礙與輔具服務及政策
    運動科學與健康促進
    高齡/婦女健康與長期照護
    放射治療與輻射防護
    影像與儀器物理
    生醫影像與訊號處理
    分子醫學影像
    核醫及磁振藥物研發與應用
    輻射生物、分子及癌症生物
    放射診斷、放射醫療、核子醫學診斷與治療
    Elderly caring and Telemedicine
    Musculoskeletal/ nervous/ 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
    3D printing
    Development of assistive devices and technology of rehabilitation
    Service and policies of disability and assistive devices
    Improvement of sports scienceand health
    Long-term care for elderly women
    Radiotherapy and radioprotection
    Image and equipment physics
    biomedical imag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Molecular medicin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agnetic vibration drugs
    Radiobiology, molecular and cancer biology
    Radiological diagnosis, radio therap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 Read More
    重要學術成果.png

    歷年學院重要學術成果

    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 榮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評核 訓練機構銅牌

    光電所吳育德教授領導團隊全球首個聽神經瘤AI判讀DeepBT問世,榮獲科技部2020「醫療影像專案」補助

    光電所郭文娟教授榮獲2020未來科技突破獎智能影導式針頭穿刺術

    醫工系林峻立老師榮獲第十七屆2020國家新創獎-手持式高齡智能舌壓量測與復健系統

    醫工系賴穎暉老師榮獲第十七屆2020國家新創獎-以深度學習噪音消除法改善人工電子耳植入者之語音辨識度

    物輔系蔚順華老師、蔡美文老師、周立偉老師、游忠煌老師等榮獲2020國家新創獎-智慧型互動式多功能復健與平衡評估系統-增進高齡病患動態平衡能力與下肢動能整合

    光電所薛特老師研發廣譜光感測器 把光波變成電流

    醫技系劉定萍校友榮獲本校第18屆傑出校友獎

    醫技系 孫光蕙老師、張懿欣老師 榮獲 台灣醫事檢驗學會 基礎研究學術論文獎

    物輔系李淑貞老師主辦2020全球首發輔具長照大展

    新北警界測謊專家  光電所林故廷博士獲陽明大學傑出校友

    物輔系蔚順華教授與臺北市立大學共同開發「新一代精準舉重訓練台」榮獲「2019未來科技突破獎」。

    醫放系陳志成教授研發成果「口內層析系統的創新數位X光牙科應用」榮獲「2019國家新創獎」

    醫放系楊逢羿老師榮獲2018未來科技獎-低強度脈衝式超音波裝置用於治療及或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用途

    光電所高甫仁老師團隊獲2018年未來科技突破獎-雷射光纖內視鏡

    醫工系朱唯勤教授團隊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交鎖式髓內釘遠端螺孔定位裝置

    醫工系賴穎暉老師榮獲第15屆國家新創獎-人工電子耳降噪系統

    醫工系江惠華、丁乾坤老師研究團隊榮獲「2016台灣生醫暨新農業產業選秀大賽」潛力新秀獎

    醫工系朱唯勤老師實驗室 iMET 醫療器材榮獲 FDA510k 上市許可證

    醫放系楊逢羿教授研究團隊創新發明穿顱式超音波療法 全球首創治療失智症

    醫工系江惠華教授研究團隊研發「乾眼症新檢測法」

    光電所邱爾德教授與交大跨校研發口腔癌自動檢測方法

    醫工系劉澤英老師研究團隊世界首發:磁性奈米微胞微泡診斷與載藥新技術

    醫工系鄭誠功特聘教授研發髖骨版系統產品  成功開始上市

    醫技系許先業教授發現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具抑癌再復發能力

    醫放系黃正仲教授研究團隊研究發現抗鬱藥抑制腫瘤生長

    醫工所朱唯勤教授研發可見光髓內釘螺孔定位裝置

    醫放系楊逢羿教授研發超音波藥物傳輸監測裝置

    物輔系蔡美文副教授發現早產兒及出生體重過輕的兒童,易有餵食問題

    醫工所陳敏弘老師研究團隊研發革命性的神經修復材料
     
  • Read More
    螢幕擷取畫面 2023-04-16 162703.png

    【電子書】開箱EMI英語授課:你的迷途指南

    EMI英語授課:你的迷途指南






    說到 EMI 英語授課,你會想到什麼?
    中英切換時的邏輯衝撞、老師講課時的獨特腔調、開口說英文的緊張焦慮、簡報都是字母讓人好想睡覺⋯⋯這些,我們都懂!
    趕快點擊線上閱讀,你將知道 EMI 課程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好處,以及在學習路上不小心迷途時,有哪些可以幫上忙的法寶。希望你會發現,你需要的其實不是翻譯蒟蒻,只要一些指引,就能喚醒潛在的雙語能力。

     
    線上閱讀EMI迷途指南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