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

  • View More 光纖麥克風與喇叭,前端為麥克風頭_1.jpg

    [ NYCU News ] 研發細如頭髮的光纖麥克風

    陽明交大展示一款細如髮絲的光纖麥克風,儘管麥克風尺寸只有一根頭髮的粗細,但卻能精準捕捉聲音訊號,讓這款麥克風在手機、穿戴式裝置、人工電子耳、助聽器等電子產品中有極大應用前景。
    傳統麥克風非常容易受到電磁干擾,導致聲音訊號容易產生噪音而不夠清晰。為解決這個問題,陽明交大醫工系劉承揚教授研發團隊與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力博宏醫師以及國研院儀科中心合作,成功研發出一款光纖麥克風。
  • View More 醫療器材技術人員教育訓練.png

    【醫療器材技術人員教育訓練】系列課程開設 #衛福部核准訓練認證單位 #時數認證 #主題式專業課題 #實體與線上課程同步

    本課程及業界/學界/法人單位名師透過醫療器材查驗登記申請法規介紹與實務經驗,幫助學員掌握醫療器材查驗登記申請技巧,並能夠應用到公司的產品上市過程中,降低公司申請產品查驗登記成本與時間,以提升產品品質與上市後效益。
    #衛福部核准認證訓練單位 #3大TAF認證實驗室臨床實作 #主題式專業課題 #培訓人才 #實體課程 #遠距學習
  • View More 20250305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_醫技系_與東北大學醫工學院_醫工科_成立共同研究中心.jpg

    [ 報導轉載 ] 陽明交通大學醫工學院醫技系X日本東北大學醫工科 聯手打造免疫醫學新紀元

    蘇美慈老師實驗室
    推動癌症與退行性疾病精準醫療
    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林峻立教授與日本東北大學醫工學科西條芳文及阿部高明教授的努力促成下,於陽明交大醫工學院正式成立「共同研究中心」,攜手推動癌症與退行性疾病的精準醫療發展。該中心由陽明交大醫工學院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醫技系) 蘇美慈老師所率領的研究團隊主導,負責多項前瞻性研究,探索免疫受體 LILRB4(Leukocyte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B4)在疾病發展中的關鍵角色,並開發創新診斷與治療策略,為醫學領域帶來嶄新突破。

     探索免疫受體 LILRB4:
     解碼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關鍵機制 

    蘇美慈實驗室團隊,致力於解析LILRB4在癌症免疫微環境、自體免疫疾病及退行性疾病中的調控機制。研究發現,LILRB4 可能透過影響髓源性抑制細胞 (MDSC)和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調控,促進癌細胞轉移,並在自體免疫疾病紅斑系狼瘡患者中參與致病性自體抗體的調控,造成大量免疫複合體產生並沉積在腎絲球,導致腎絲球腎炎。蘇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揭示 LILRB4 在免疫調控中的關鍵角色,不僅可作為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標靶,也有潛力成為自體免疫疾病的生物標誌,這對於精準醫療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台日跨國聯盟 共創免疫醫學新里程 
    為推動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轉譯,蘇美慈研究團隊與日本東北大學的醫工學科(GSBME)展開深入合作,並成立「NYCU-TU 共同研究中心」。該中心的研究領域包括:
    .癌症免疫療法開發—利用 LILRB4 調控機制,發展新型雙功能抗體與近紅外光光動力免疫療法,提升癌症治療效果。
    .退行性疾病與發炎老化—探討 LILRB4 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中的作用,並與東北大學共同研究線粒體功能障礙與老化發炎的關聯性。

    東北大學醫工學科阿部高明教授表示:「這次與陽明交通大學的合作將大幅加速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進展。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研究中心,串聯亞洲醫學研究的優勢,打造免疫醫學研究基地。」期望透過跨國合作,進一步深化癌症與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並將基礎科學轉化為臨床應用,造福更多患者。蘇博士強調:「這次的台日聯盟只是第一步,我們希望未來能與更多國際夥伴合作,共同推動精準醫學的發展。」
     



    報導連結:經濟日報







    ▲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醫技系)與東北大學醫工學院(醫工科)成立共同研究中心


    ▲醫學生物暨檢驗學系研究生到東北大學進行移地研究



     






     
  • View More 20250226 自體骨屑收集器取得TFDA上市許可.jpg

    [ 報導轉載 ] 手術廢液煉金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奇美醫院攜手共同開發 「自體骨屑收集器」取得TFDA上市許可

    骨科手術過程中,常須對骨頭進行塑形(Bone Shaping),並配合骨科手術沖洗(Orthopedic Surgical Irrigation),保持傷口清潔與手術視野。然而,在切削骨頭的過程中,許多寶貴的骨碎片/骨粉,常隨著沖洗液體透過真空吸引裝置(Vacuum Suction Device)作為廢液而排除。

    小發明大創舉「自體骨屑收集器」,安裝簡便,僅需連接於廢液桶的抽吸管與真空吸引裝置之間,不用任何動力且可接於臨床常規轉接頭,即可從骨科手術沖洗之廢液到達廢液桶之前,自動過濾自體骨,留住碎骨同時排除廢液。自體骨屑收集器設計有自動分層功能,可過篩出大、小顆碎骨,以供醫師臨床後續補骨手術使用。因此可將手術廢液轉化為有價值的自體骨粉,促進骨修復與再利用。

    奇美醫院黃建榮醫師表示,人工骨粉與異體骨成本高且可能導致排斥與流失。相較之下,自體骨具優異的生長與癒合能力,但需取自患者其他部位,挖東牆補西牆,影響健康骨質。若能回收利用自體骨,植入骨折部位,不僅促進癒合,還能減少替代骨的額外負擔,為患者帶來福音。

    陽明交大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主任林峻立教授表示,本產品結合中心研發能量與奇美醫院常見之臨床需求,經過中心設計、製造、功能性測試及生物相容性評估,並成功取得TFDA上市許可(衛部醫器字壹字第010310號)。研發團隊經反覆試驗,確保安全有效並提升手術效率。產品特別設計分層濾網,可自動篩選不同大小的骨碎片,減少醫師手動挑選碎骨,並適應各種補骨需求。有別於市售產品,醫師須從過濾物中慢慢挑選碎骨。為台灣首創且唯一國產骨屑收集之上市醫療器材。

    臨床需求出發,臨床應用落地為陽明交大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秉持核心理念,專注於開發兼具安全性與有效性的醫療產品,本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正是理念實踐的成功典範。本產品除取得TFDA上市許許可,也已成功取得中華民國專利,並於奇美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成功應用於脊椎融合與股骨骨折手術並已將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Expert Review of Medical Devices)。為學術單位與醫院及產業合作成功開發醫療器材的典範,對推動創新醫材研發提升全球醫療競爭力有重要貢獻。

     

    報導連結:中時新聞網
  • View More 環球20250215_物輔01 _1_.jpg

    [ 報導轉載 ] 陽明交大物輔系「人機一體」 啟動「樂活行動共享聯盟」

    長照3.0鳴槍!智慧科技輔具商模落地
     結合工程科技 實現「人機一體」智慧輔具願景 
    游忠煌出身機械工程背景,研究專長為機電整合、訊號擷取、處理與動作分析,並擁有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醫學物理與生物工程博士學位。在BIO+ICT整合當道的陽明交大校園中,游忠煌的醫工專業,使他成為系上推行跨領域溝通的靈魂人物之一。

    游忠煌表示,「人機一體」輔具是實現樂活願景的解決方案,且健康者、生病者、失能者都用得到。對健康者而言,他們需要能夠趨吉避凶的預防醫學;對生病者而言,需要復健工程替他們重拾健康;對失能者而言,則需要科技輔具為他們減輕痛苦與不便。他說明,人機一體的早期概念,可以用武俠小說中所說的「人劍合一」來比擬,縱使有絕世好劍,使用者還是需要透過學習、練習或訓練才能達成。但在加入輔助科技後,例如在傳統輔具上增添感測、顯示或致動的功能,就能讓使用者和治療師越來越輕鬆,同時降低患者的使用門檻。

     智慧機電輔具因應病況、情境變化 
    目前,在游忠煌的智慧型機電輔具實驗室中,已經開發出多種人機一體輔具。「我們將物理治療師的know-how整合其中,有助於減輕治療師的工作壓力,也讓患者獲得更安全、量身打造的輔助科技。」游忠煌說。
  • View More 陽明交通大學 生醫科技挑戰營.jpg

    【陽明交通大學 生醫科技挑戰營】 #寒暑假營隊 #科系體驗 #未來職涯探索 #自我充實

    於寒暑假辦理,透過兩日充實豐富的課程、實作活動,帶領學員走進最前沿的生物醫學與醫學工程世界。至今已累積上千名高中生參與,以「跨領域探索」為核心,透過課程講解、實驗操作與互動體驗,讓學生提早接觸生醫工程與醫學科技的最新發展,並引導他們思考未來的學習方向與生涯規劃。
  • View More 1727165468597 _2_.jpg

    [ 報導轉載 ] 引進國際「老齡化、聽力與公共健康研究員計畫」 陽交大醫工學院鏈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讓OTC助聽器成真

    這次活動不只聚焦在聽損,還擴展到腦性麻痺與中風族群造成的「口說構音障礙」,活動也邀請國內利用AI、機器學習,為構音障礙族群研發專屬語音辨識系統的宇康生科產業專家現身分享,向國際展示臺灣於口語構音障礙解決方案中,不只有技術還有許多創新的想法。為提升對於此一挑戰的認知並提出解決方案,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以下簡稱醫工學院)林峻立院長及生物醫學工學系賴穎暉教授、醫學系系主任楊智傑醫師、腦科所教授鄭彥甫醫師及臺北榮總耳鼻喉部廖文輝主任、薛健佑醫師,於去年7月開始共同籌畫「老齡化、聽力與公共健康研究員計畫」活動。
  • View More 305963-980x653 _2_.jpg

    [ 報導轉載 ] 本院研究團隊研發出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治療憂鬱症,並成功刊登國際期刊

    陽明交大表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陳右穎團隊,以其開發出的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技術,與國際醫材大廠亞培(Abbott)合作證實,深腦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可以顯著改善動物憂鬱行為。此項研究為憂鬱症的深腦刺激治療提供更多科學證據,有助進一步擬定治療策略,此研究已發布於《Neurobiology of Stress》。陳右穎團隊將晶片植入大腦多巴胺迴路之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腦區,進行深腦電刺激。結果發現,不僅觀察到動物的動機能力提升與憂鬱行為降低,其大腦磁振造影也顯示,多巴胺迴路功能連結強化;並確認以電刺激伏隔核,可促進腦內神經滋養因子生成,改善憂鬱症造成的神經細胞粒線體功能低落。
    陽明交大表示,此方法相較於目前台灣已核准的非侵入式磁刺激,更能長時間穩定治療與降低復發率。陳右穎進一步說明,本次試驗主要是釐清深腦電刺激治療憂鬱症的機轉,讓這項治療方法獲得更堅強的科學基礎。陳右穎表示,相較於其他臨床用刺激電極裝置,其開發的石墨烯探針晶片具有磁振造影相容性,能以三維腦影像立即觀察深腦電刺激影響的多個腦區活動,更能提供有效且具安全性的治療評估。
  • View More 頒獎_生科03 針內超音波胸腔區域麻醉定位導引系統.jpg

    恭賀本院榮獲2023年度2項未來科技獎!

    《針內超音波胸腔區域麻醉定位導引系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江惠華老師;台北榮總麻醉部蘇府蔚醫師、丁乾坤醫師
    《創新智能聽力檢測系統:提早發現潛藏性聽損,助於早期治療》 台北榮總廖文輝醫師、朱原嘉博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賴穎暉老師
  • View More 10162.png

    [ 報導轉載 ] 陽明交大AI腦瘤偵測獲TFDA批准 國內首款 多腦瘤智慧醫材

    今(2)日,陽明交大宣布,其自行研發的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和等速肌力試驗評估系統兩項醫材,已正式取得衛福部上市許可。此款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可協助針對聽神經瘤、腦膜瘤與腦轉移瘤等三種主要腦癌的磁振造影(MRI)進行判讀,是國內首見針對多種腦瘤自動偵測與圈註的智慧醫材軟體。研發此AI技術的生醫光電研究所教授吳育德表示,過去,腦腫瘤的檢測仰賴醫師檢視影像並手動圈註,在放射治療前,醫師通常得審視大量的影像資料來評估腫瘤體積、位置、有無水腫等病理特徵。
  • View More 圖片1 _1_.png

    恭喜本院吳育德老師及郭文娟老師榮獲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DeepBT腦瘤智慧精準醫療系統:沿時間軸病灶偵測奥放射手術療效預澌》吳育德特聘教授團隊
    《影像引導 Veress 針於腹腔鏡手術之氣腹建立》郭文娟特聘教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