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20180212-1.png

    【恭賀】唯勤教授團隊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左)頒發「未來科技突破獎」給朱唯勤教授團隊
     
    本校生醫工程系(所)朱唯勤教授團隊,以「交鎖式髓內釘遠端螺孔定位裝置(IntraMedullary Endo-Transilluminating﹝iMET﹞Device)」參加「2017未來科技展」,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以及「最佳人氣技術獎」雙料獎項的肯定。
     
    由朱唯勤教授團隊研發之「交鎖式髓內釘遠端螺孔定位裝置」,乃利用低散射率的長波長光源,將被包覆在骨腔內的髓內釘螺絲孔位置直接投射在骨頭表面,使執行髓內釘手術之醫師能以肉眼辨識髓內釘固定螺絲的位置,以進行定位與鎖定。由於無需X光輔助,可有效避免吸收過量的輻射劑量,對病患及手術醫師/護理人員都有很大的助益。
     
    朱教授表示,iMET裝置採用可見光作為定位訊號,不僅能將螺絲孔投射在骨頭表面,甚至在未切開之皮膚上也能看到光暈範圍,醫師只需在皮膚打開一個小孔即可以螺絲鎖住髓內釘,大大減低對病患可能造成的傷害。iMET之技術突破解決了光源散射以及元件散熱問題,除了可免除病患及醫師在定位過程中的X光輻射吸收,相較於使用其它輔助定位裝置,例如:瞄準器(TAD)、磁定位裝置等,也更方便與準確。多家醫院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iMET可大幅降低手術的時間並提升定位準確度。
     
    iMET已榮獲多項獎項,包括:2014 時代基金會「生醫生農產業選秀大賽」潛力新秀獎;2014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金質獎;2014工研院「科技新創資本加速計畫秋季場科技新創聯合發表會」第一名;本次參加「2017未來科技展」,再獲「未來科技突破獎」以及「最佳人氣技術獎」的肯定。此外,iMET裝置已於2017年通過美國FDA 510(k)之第二類醫療器材上市許可,目前正準備向台灣以及中國提出上市許可申請,同時也在做量產的準備。
     
     

    國家發展委員會陳美伶主任委員(左)頒發最佳人氣技術獎給朱唯勤教授團隊

     

     

     
    more
  • 媽媽呼呼 2017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銀獎.jpg

    【恭賀】本校「媽媽呼呼」創新團隊榮獲「2017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銀獎」

    獲獎的「媽媽呼呼」團隊由蘇俊鳴(口生所博士生)、王愛婷(物輔系專案教學組員)、黃靖恩(牙醫學系碩生)、黃筱婷(本校醫工系學生)、許芳娸(本校醫工系學生)組成。該團隊以「胎兒生長紀錄-智慧托腹帶」作品,榮獲「醫藥生技B組」銀獎。本次獲獎的團隊成員均參加由本校醫工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工系楊世偉老師、醫技系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的「醫藥生技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在平日晚間及周末的密集培訓課程。

      隊長蘇俊鳴表示本新創產品適用於懷孕期間辛苦的媽媽們,此產品改良孕婦傳統的穿戴裝置並整合最新的聽診技術及獨特的雲端管理APP,使媽媽能聆聽寶寶真實胎心音,藉由雲端與家人朋友分享喜悅,並於寶寶出生後製成有聲書紀錄懷孕的酸甜苦辣,除此之外,產品更獨家導入『繼續使用』的概念,胎兒出生後原本的托腹帶可轉型為智慧胎兒監控裝置,保障新生兒的健康。此二合一的獨特設計獲得評審一致的讚許。

      隊員王愛婷表示本課程能發現學校與業界的不同,產品的製造不是只考慮產出,必須要考量在市場是否能有市占率,是否有消費客群,很多面都要考量,尤其是長久的收益規劃,這門課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大家來自不同的領域及專長,在整個過程都是依靠團隊合作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隊員們表示在多次拜訪醫師護士及孕婦後,了解懷孕過程中媽媽最期待聽到自己寶貝心動的聲音,但市面產品有限,媽媽往往不太瞭解智慧裝置的好處,所以我們想要開發一款不需太多操作的托腹帶,媽媽只要配戴上,不僅可以避免腰酸背痛,還可以在配戴的過程中,紀錄並分享自己寶寶的心跳聲。隊員們在本校推動中心粉絲網頁上看到陽明大學培訓課程師資陣容堅強、課程規劃完善,因此報名參加培訓。本次得獎除團隊合作外,萬分感謝全體老師無私的傳授,特別感謝生訊生物科技公司及創心醫電股份有限公司在技術上的指導及原型機開發的協助;更感謝錩玄科技有限公司楊孝敏執行長在全國競賽前給了最專業的簡報指導;也感謝指導老師-醫工系楊世偉教授在產品設計、商業模式的啓發及教導,林艷令助理在行政上的協調。

      据了解而本年度共十六個推動中心,41個團隊參加,競爭激烈;本校一組參賽共獲一銀。顯見本校培訓課程在全力支持下,課程規劃完善兼具理論及實務,授課老師教學認真,學員可系統性的有效學習到完整的產品研發方法、企業營運規劃及創新創業的邏輯思維。楊老師表示除感謝課程業師們無私的教導外更讚許團隊成員的認真及努力,並期待更多在校學生及校友參加此培訓程。
    more
  • 江惠華教授團隊 第九屆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競賽首獎3.jpg

    江惠華教授團隊榮獲「第九屆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競賽首獎

     
    本校醫工所江惠華教授實驗室團隊,參加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九屆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競賽,從台、成、清、交等校組成的數十餘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專上組首獎。
     
    國研院指出,「創客」與「自造者」的風潮席捲全球,「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 Instru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簡稱 i-ONE)的競賽宗旨,就是鼓勵參賽學子運用基礎科學知識,發揮創造力及想像力,動手操作進而實現創意。本項競賽針對參賽作品的「創意性」、「學理性」及「可運用性」,經由書面審查初選、實體評審決選兩階段評比,選出優秀的得獎者。
     
    江惠華教授團隊參賽作品為「FluoUS小動物螢光超音波雙模斷層影像系統」,此儀器主要提供給醫材開發實驗室或是小型藥廠來進行藥物開發確效。評審團表示,該作品結合螢光擴散學斷層影像與超音波結構性影像,作為組織觀察之工具,具有技術創新性,深具產業應用
     
    參與競賽的團隊同學表示,此次比賽相當競爭,上下午各有一次的評審時段,報告10分鐘、問答15分鐘,評審會就新穎性、技術面等提問;本團隊在先前參與過科技部舉辦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在比賽中學習了許多經驗,因此能從容準確地回應評審問題;而且本團隊已在醫療儀器領域投入多年心力,不斷地修正創新,而此次的活動比起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更著重在技術面,給予本團隊許多很寶貴的建議,感謝評審團一致的肯定,未來會以將此研究「商品化」的目標繼續努力。 

    相關連結:https://www.narlabs.org.tw/xmdoc/cont?xsmsid=0I148622737263495777&sid=0I162562847060950753
    媒體報導:
    中央社:國研盃儀器科技競賽 學子齊聚尬創意
    蘋果日報: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 陽明大學及協同中學獲首獎
    經濟日報:國研盃i-ONE儀科創新獎 陽明協同綸元
    大成報:第9屆 「國研盃i-ONE國際儀器科技創新獎」 陽明大學與協同中學奪得首獎
     
    more
  • 【恭賀】本院多名教授榮獲講座教授及特聘教授

    more
  • 75540142_487155418555914_7078028588238241792_n.jpg

    【恭賀】本校朱唯勤老師實驗室 iMET 醫療器材榮獲 FDA510k 上市許可證

     
          本校朱唯勤老師實驗室於2010年起進行「交鎖式髓腔內鋼釘定位裝置」 醫療器材研發(Intra-Medullary Endo-Transilluminating Device, iMET)。於2010∼2013爭取到「臺灣生技起飛、 鑽石行動」國家型計畫補助,並於2014獲得科技部「產業前瞻技術」 計畫補助,在「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與本校相關單位 大力支持與輔導下, 於2015年中旬完成iMET Device產品雛形設計與試量產, 同時也陸續申請到七國:台、美、歐盟(英、德、法)、 中國、日本發明專利。

            iMET Device能準確、快速並在無需使用體外定位裝置或X-ray螢光檢查儀(fluoroscope)的情形下進行「交鎖式髓腔內鋼釘(interlocking nailing procedure)」手術螺釘定位。由於沒有額外輻射劑量吸收,iMET Device可提供病人以及執行手術的醫療人員更安全、有效的醫療環境與品質。 經市場調研與專利風險分析,本產品具市場潛力,因此於2015年中旬在Si2C的輔導下成立「唯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WeMed Biotech)」, 同時進駐竹北生物醫學園區。 目前該產品已通過各項安全性檢驗於2016年下旬備案申請美國FDA 510k第二類(Class II)醫療器材上市許可證。該申請案已於今年(2017年) 2月17號獲得FDA 510k上市許可。 目前正積極與國內外廠商或創投機構洽談合作事宜,做產品量產與上市準備,以期開拓國產高階醫療器材自製自有的契機。
    more
  • 【恭賀】本院光電所高甫仁教授獲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 &Vic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ia Pacific Physical Societies (AAPPS)

    more
  • NeoTec 2016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 銀獎.jpg

    【恭賀】本校「NeoTech」創新團隊榮獲「2016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銀獎

    獲獎的「NeoTech」團隊由楊政宗醫師(新光小兒科培訓學員)、柯維喬(物輔所碩士生)組成,該團隊以「新生兒高級急救救命術專屬心電圖同步脈搏血氧機」作品,榮獲「醫藥生技B組」銀獎。隊長楊政宗醫師表示新創作品乃用於新生兒急救時,可縮短急救時間及精準診療以減少死亡率;其特點在可同時偵測心跳速率和血氧濃度並使用燈光輔助視覺系統,讓醫師可直覺反應施以急救處置並具輕便與易攜帶性;同時感測器可快速配帶不黏貼,用以保護新生兒脆弱皮膚。本次獲獎的團隊成員均參加由本校醫工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工系楊世偉老師、醫技系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的「醫藥生技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在平日晚間及周末的密集培訓課程。


    指導老師-醫工系教授楊世偉表示,本校推動跨領域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迭有佳績,連績三年獲獎,而本年度共十六個推動中心,43個團隊參加,競爭激烈;本校三組參賽共獲二金一銀、路演Show優選團隊,及最佳人氣獎相當可貴。顯見本校培訓課程在梁庚義校長全力支持下,課程規劃完善兼具理論及實務,授課老師教學認真,學員可系統性的有效學習到完整的產品研發方法、企業營運規劃及創新創業的邏輯思維。楊老師表示除感謝課程業師們無私的教導外更讚許團隊成員的認真及努力,並期待更多在校學生及校友參加此培訓課程。
    more
  • NU BACK 2016年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 金獎.jpg

    【恭賀】本校「NU BACK」新創團隊榮獲「2016年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金獎

    「NU BACK」團隊,以「姿勢提醒智慧衣」作品,榮獲教育部「2016生技創新創業全國競賽」醫藥生技B組金獎。團隊成員,包括張書豪醫師(培訓學員-瀚群骨科醫療中心骨科醫師)、王政憲(本校醫工系學生)、曾柏智(物輔所碩士生)、張之嚴醫師(培訓學員-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醫師)以及陳煥武醫師(公衞所博士生);參加由本校醫工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工系楊世偉老師、醫技系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的「醫藥生技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在平日晚間及周末的密集培訓課程。


      王政憲同學解說獲金獎的「姿勢提醒智慧衣」為一姿勢糾正提醒裝置,針對長期坐勢不良者,提供一個智慧提醒的機制,減少使用者因久坐工作導致姿勢不良所產生的肩、頸、背痛。產品特色為可多次清洗、具自動提醒功能並可無線連結於智能手機指導伸展運動及雲端姿式分析。該產品整合紡研所專利導電織物及優化背部感測器的排列方式為其核心技術,輕便耐用,故障率極低。與目前市售產品相較,測量精準且易於使用,不須改變使用者生活習慣。


      指導老師-醫工系教授楊世偉表示,本校推動跨領域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迭有佳績,連績三年獲獎,而本年度共十六個推動中心,43個團隊參加,競爭激烈;本校三組參賽共獲二金一銀、路演Show優選團隊,及最佳人氣獎相當可貴。顯見本校培訓課程在梁庚義校長全力支持下,課程規劃完善兼具理論及實務,授課老師教學認真,學員可系統性的有效學習到完整的產品研發方法、企業營運規劃及創新創業的邏輯思維。楊老師表示除感謝課程業師們無私的教導外,更讚許團隊成員的認真及努力,並期待更多在校學生及校友參加此培訓課程。

     
    more
  • 鼻敏貼 2016年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競賽三冠王.jpg

    【恭賀】本校「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培訓團隊「鼻敏貼」獲2016年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競賽三冠王

    「鼻敏貼」團隊以「治療過敏之鼻貼片」,榮獲「2016生技創新創業獎競賽」醫藥生技A組金獎、大會最佳人氣獎,及「生技創業寶可夢•校園挖金路演Show」優秀團隊獎。團隊成員有蔡豐任(培訓學員-豪素生科)、張乃文(醫學系大七)、王毓琦(醫工所博士生)、高敏(醫工所碩士生)、歐宗樺(益華電腦)等組成。本次獲獎的團隊成員均參加由本校醫工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工系楊世偉老師、醫技系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的「醫藥生技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在平日晚間及周末的密集培訓課程。

    隊長蔡豐任表示超過9成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等藥物,此類治療僅改善症狀,並沒從根本解決過敏成因;而本校醫學系內科蔡肇基教授臨床研究證實「減敏療法」可藉由改善過敏體質來斷絕過敏性鼻炎復發。得獎的「治療過敏之鼻貼片」以安全、有效、便利為訴求,以鼻夾片形式透過持續且定量的減敏藥劑,逐漸改變體內免疫反應以改善過敏症狀。同時搭配有智能裝置可即時偵測過敏原濃度,並透過APP即時偵測將治療效果顯示於手機上,方便使用者掌握自身免疫力狀況,並透過雲端分析做好健康管理。

    指導老師-醫工系教授楊世偉表示,本校推動跨領域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迭有佳績,連績三年獲獎,而本年度共十六個推動中心,43個團隊參加,競爭激烈;本校三組參賽共獲二金一銀、路演Show優選團隊,及最佳人氣獎相當可貴。顯見本校培訓課程在梁庚義校長全力支持下,課程規劃完善兼具理論及實務,授課老師教學認真,學員可系統性的有效學習到完整的產品研發方法、企業營運規劃及創新創業的邏輯思維。楊老師表示除感謝課程業師們無私的教導外更讚許團隊成員的認真及努力,並期待更多在校學生及校友參加此培訓課程。
    more
  • 【恭賀】孫光蕙教授榮獲財團法台灣醫事檢驗學會105學年度學術論文獎

    more
  • dsrewsdee_880.jpg

    【恭賀】鄭誠功教授榮獲美國愛荷華大學「工學院傑出校友獎」

    ▲醫工所鄭誠功教授(右)由美國愛荷華大學工學院院長Dr. Alec Scranton頒發「工學院傑出校友獎」

    本校醫學工程研究所鄭誠功教授以其在骨科生物力學的卓越研究成果與研發貢獻,榮獲美國愛荷華大學「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2月3日,該學院院長Dr. Alec Scranton專程來台舉行頒獎儀式,親自頒獎給鄭誠功教授。

    成立於1847年的愛荷華大學,是美國頂尖研究型大學之一,其工學院向來享有盛名。「工學院傑出校友獎」主要是頒給研究成果與貢獻足為楷模者。愛荷華大學工學院院長Dr. Alec Scranton在頒獎典禮中指出,鄭誠功教授長期致力於生醫工程、骨科生物力學、骨科器材設計與復健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希望將工程技術與臨床醫學結合,以從事對醫學領域有重要影響的研究;由於其傑出的學術成就與豐富的研究經驗,歷年來榮獲多項獎項,包括:2000年與2003年兩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8年於新加坡榮獲第13屆國際生物醫學工程會議「榮譽傑出研究獎」;2009年由馬英九總統頒發「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2010年更以人工膝關節的研發、提昇台灣產業發展以及協助業界獲得世界認證,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本校骨科器材研究中心展示著鄭老師研發所根據的損壞人工關節與論文
    此外,鄭誠功教授此次獲獎的理由,還包括於1995年在本校成立骨科生物力學實驗室,長期致力於培育與訓練骨科生物力學方面的人才,改善台灣相關領域的研究與研發品質;以及在陽明期間的主要學術貢獻與研究,包括:人口老化的關節與骨頭研究、提昇人工髖與膝關節的設計、發展椎間盤疾病的治療,以及對於台灣相關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實驗室驗證與產品認證。
    對於此次獲獎,鄭誠功教授表示,愛荷華大學工學院對於傑出校友的重視,讓他非常感動;事實上,在愛荷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研究所就讀碩士班與博士班五年期間,對他一生影響深遠。一歲罹患小兒麻痺的他,在抵達愛荷華的第一天,指導教授Prof. Jasbir Arora即引介他到醫學院與骨科醫生Prof. Richard Brand一起工作,後者對於他的腳給予許多建議,讓他從原來的土木結構跨領域到骨科、生醫工程研究,並啟發他將工程力學與骨科器材研發結合的興趣,從此獻身於這個領域的研究與產品研發,而最終開發出適合亞洲人生活型態與特殊疾病的人工關節,造福無數患者,「冥冥中,彷彿上帝就是要我來做這件事,也為我開啟另一扇門」。

    鄭誠功教授在頒獎儀式中談到愛荷華大學對他的深遠影響
    而日後在不同領域給予他許多幫助的貴人,比如:在台灣自行研發人工關節初期給予設計指導的專家,以及邀請他擔任多本骨科、醫工雜誌主編與副主編的骨科醫師,都是愛荷華的校友。在頒獎儀式致詞中,鄭老師除了一一感謝愛荷華師長、校友們的幫助,也謝謝多年來在臨床研究與產學合作的夥伴們,以及一路以來給予他協助、支持的朋友和家人。

     
    資料來源: http://web.ym.edu.tw/files/14-1133-29089,r1-1.php
    more
  • 【恭賀】駱俊良老師榮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本校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駱俊良副教授,以「奈米材料」與「藥物傳輸技術」方面的傑出研究,榮獲科技部105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科技部為獎助國家未來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之貢獻,而設立之獎項。本校醫工系駱俊良老師從碩士班即投入「奈米材料與藥物傳輸技術」的相關研究,迄今已超過18年,獲得多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其中,針對目前已在臨床使用的抗癌新型藥物「微脂粒」劑型,在臨床使用上所衍生出來的問題,駱俊良老師研究團隊研發出「可逆氫鍵交聯型高分子-微脂粒應用於腫瘤微環境誘導之標靶治療」的新技術,使得微脂粒能夠在血液裡面有長時間的穩定性,且能夠利用腫瘤微環境大量標靶腫瘤,減少在正常組織裡的累積。此外,針對微脂粒抗藥性問題,研究團隊也使用「酸鹼應答」技術,讓它在細胞內能夠快速釋放大量藥物以毒殺癌細胞。上術研究成果已於2013年、2014年分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知名材料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與國際知名生物材料學期刊"Biomaterials"。這項新技術也同時拿到臺灣與美國的專利。

    上述先進研究成果的貢獻,駱俊良老師解釋說,主要是能夠讓抗癌藥物或奈米藥物專一、大量地累積在腫瘤,而針對腫瘤組織的癌細胞進行毒殺,且在使用上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因為目前臨床使用的抗癌藥物或奈米藥物對整個正常組織的毒害仍然非常明顯。他們研究團隊所開發的新型奈米藥物,在整個腫瘤的累積能提升到兩倍,同時大幅減少在肺、肝、脾等正常臟器的累積。

    另外,駱老師研究團隊也致力於開發能夠減少正常組織毒害、增進腫瘤組織特異性傷害的奈米藥物,還有專門針對腫瘤進行毒殺的奈米藥物。研究成果也於2011年、2015年分別發表多篇論文於"Biomaterials"以及生物材料領域知名學術期刊"Acta Biomaterialia"。

    談到得獎感言,駱老師表示,由於他們研究團隊是全世界第一個開發氫鍵交聯型高分子-微脂粒系統,因此花了很多時間驗證系統的真實性與可行性。另外,在低正常組織傷害的奈米藥物研究上,研究團隊也不斷重複多次進行細胞與動物的驗證。也因此,他滿感謝參與的多位博士班與碩士班同學們在這段時間的辛苦與努力;另外,也要感謝科技部的經費支持,以及學校提供各類協助讓他們能夠專注進行研究。

     
    資料來源:http://web.ym.edu.tw/files/14-1133-28853,r1-1.ph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