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9 產業、創新及基礎建設

  • View More 1703754510514 _1_.jpg

    [ 報導轉載 ] 陽明交大陳志成、創⽣醫電、北醫⽜道明⼤秀新型電腦斷層掃瞄、表⾯電漿共振、即時全基因分析技術實⼒!

    陽交⼤陳志成設計新型電腦斷層掃瞄儀,可提供新型診斷造影與免疫治療利⽤光⼦能量在進⾏淺層癌症或是術中放療的臨床應⽤,已經漸漸為成為趨勢。然⽽,由於受限於放射治療設備的不易取得以及臨床治療設備不⾒得適合⼩動物的現狀,這類新療法的放射免疫研究尚屬⼩眾。此外,研究⼈員很難取得合適的放射治療光源與設備,就算擁有⼀般的⼩型光源仍會受限於造影設備,很容易造成試驗的困難與試驗誤差,使得新療法的開發受到嚴重的阻礙,遑論後續的商業發展。陽明交通⼤學陳志成教授團隊開發的同軸微型多模態電腦斷層掃描儀基於X光和光學的多模態⼩動物影像診斷與治療系統,搭配不同的奈米製劑,透過國產穿透式特性輻射之雙靶材X光管作為X光源搭配sCMOS光學相機,適⽤於放射免疫治療前追蹤和功能性光學造影。
  • View More 305963-980x653 _2_.jpg

    [ 報導轉載 ] 本院研究團隊研發出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治療憂鬱症,並成功刊登國際期刊

    陽明交大表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陳右穎團隊,以其開發出的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技術,與國際醫材大廠亞培(Abbott)合作證實,深腦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可以顯著改善動物憂鬱行為。此項研究為憂鬱症的深腦刺激治療提供更多科學證據,有助進一步擬定治療策略,此研究已發布於《Neurobiology of Stress》。陳右穎團隊將晶片植入大腦多巴胺迴路之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腦區,進行深腦電刺激。結果發現,不僅觀察到動物的動機能力提升與憂鬱行為降低,其大腦磁振造影也顯示,多巴胺迴路功能連結強化;並確認以電刺激伏隔核,可促進腦內神經滋養因子生成,改善憂鬱症造成的神經細胞粒線體功能低落。
    陽明交大表示,此方法相較於目前台灣已核准的非侵入式磁刺激,更能長時間穩定治療與降低復發率。陳右穎進一步說明,本次試驗主要是釐清深腦電刺激治療憂鬱症的機轉,讓這項治療方法獲得更堅強的科學基礎。陳右穎表示,相較於其他臨床用刺激電極裝置,其開發的石墨烯探針晶片具有磁振造影相容性,能以三維腦影像立即觀察深腦電刺激影響的多個腦區活動,更能提供有效且具安全性的治療評估。
  • View More 頒獎_生科03 針內超音波胸腔區域麻醉定位導引系統.jpg

    恭賀本院榮獲2023年度2項未來科技獎!

    《針內超音波胸腔區域麻醉定位導引系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江惠華老師;台北榮總麻醉部蘇府蔚醫師、丁乾坤醫師
    《創新智能聽力檢測系統:提早發現潛藏性聽損,助於早期治療》 台北榮總廖文輝醫師、朱原嘉博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賴穎暉老師
  • View More 10162.png

    [ 報導轉載 ] 陽明交大AI腦瘤偵測獲TFDA批准 國內首款 多腦瘤智慧醫材

    今(2)日,陽明交大宣布,其自行研發的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和等速肌力試驗評估系統兩項醫材,已正式取得衛福部上市許可。此款AI腦瘤輔助偵測系統,可協助針對聽神經瘤、腦膜瘤與腦轉移瘤等三種主要腦癌的磁振造影(MRI)進行判讀,是國內首見針對多種腦瘤自動偵測與圈註的智慧醫材軟體。研發此AI技術的生醫光電研究所教授吳育德表示,過去,腦腫瘤的檢測仰賴醫師檢視影像並手動圈註,在放射治療前,醫師通常得審視大量的影像資料來評估腫瘤體積、位置、有無水腫等病理特徵。
  • View More 1.計畫主持人們_林竣立特聘教授,賴穎暉副教授_與得獎團隊合影.JPG

    本校創新智慧醫材研發成果榮獲「2023 i-CREATe 全球學生創新輔具競賽」金牌獎

    由本校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與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所支持,在醫工系賴穎暉教授指導下,由醫工系張育哲、鍾伃晴、單婉菱、張書寧及張舒喬五位同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參加第16屆於泰國舉辦的「2023全球復健工程與輔具科技學生創新挑戰賽(Global Student Innovation Challenge-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在全球33支參賽隊伍的激烈競爭中,以卓越的表現脫穎而出,榮獲技術組金牌獎優異成績,並由泰國皇室成員King Kanitthathiraj Chao公主親自頒獎。
  • View More 圖片1 _1_.png

    恭喜本院吳育德老師及郭文娟老師榮獲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DeepBT腦瘤智慧精準醫療系統:沿時間軸病灶偵測奥放射手術療效預澌》吳育德特聘教授團隊
    《影像引導 Veress 針於腹腔鏡手術之氣腹建立》郭文娟特聘教授團隊
  • View More 167029203328070_P19608680 _1_.jpg

    [ 報導轉載 ] 國科會補助產學計畫成果-新式客製化面中部金屬3D列印骨板登記上市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林峻立特聘教授主持國科會工程處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精進開發出一項具導引定位/固定/力學穩定性的客製化(patient-specific)面中部金屬3D列印骨板,其單片式骨板開發不但根據國人影像資料庫而設計,同時可依據病患的顏面曲率製作沖壓模具而將骨板成型,此創新的設計及成型法,可有效輔助游移骨復位,亦可承受面中部支撐力學。此項開發已通過法規所要求之生物相容性及功能性測試,且通過衛福部食藥署(TFDA)認證登記上市(衛部醫器製字第006336號),目前已於各大醫院臨床測試中。
  • View More 未來科技獎.jpg

    恭賀本院榮獲2022年度3項未來科技獎!

    《DeepBT 腦瘤智慧精準醫療系統:沿時間軸病灶偵測與放射手術療效預測》吳育德老師、盧家鋒老師
    《近紅外二區螢光+光聲雙模 3D 小動物影像系統結合自製高分子螢光/光聲染劑應用於小鼠全身及腫瘤血管顯影》江惠華老師、李易展老師
    《仿真精準聽覺器官:深度學習類神經智慧聯網噪音消除法於次世代電子耳》賴穎暉老師
  • View More 1111012.jpg

    [ NYCU News ] 陽明交大獲醫療器材製造及販賣商許可,將為醫療器材商品化注入新動能

    本校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主任林峻立教授表示,醫療器材的成功研發,並不只是單純的將工程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即可,而必須在滿足「臨床需求」前提下,整合法規檢測/臨床前測試(或臨床測試),產業QMS建立等階段工作後,才能進一步進行查驗登記取證,後續方能進入「臨床落地」等應用。因此,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在本校所扮演的角色,在以「推動生醫工程鏈結」、「整合健康醫療資源」、「發展醫材產業聚落」及「推動創新研發主軸」為主軸,全力發展Med-Tech為目標,為我國醫療器材開發注入巨大研發轉譯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