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態 x 焦點新聞
-
[ NYCU News ] 全臺首家 匯聚照進醫療應用的「光」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 培育國際化跨域人才 20載
全臺首家 匯聚照進醫療應用的「光」
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 培育國際化跨域人才20載
成立於2002年的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是全臺第一家專注於生醫光電的研究所,不
僅握有許多先進關鍵技術,也積極化研為用、與國際鏈結,成為臺灣生醫光電人才
的培育重鎮。郭文娟所長表示,生醫光電領域將在未來10年快速增長,整合性、跨
領域科技的人才養成刻不容緩。
延續兩兆雙星政策 全臺第一家生醫光電所
與時間賽跑!生醫光電加乘AI輔助、臨床檢測發揮綜效
與國際接軌!國際研究合作、外籍師資、落實英語表達
生醫光電將迎10年快速進展 人才培育刻不容緩!
郭文娟表示,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從一開始沒有自己的專任師資,逐年新聘各領域優秀師資加入,發展至今已成熟茁壯。在陽明交大完成合校後,所上已經開放雙邊課程的學分承認,還設立了生醫光電資跨域學程(BIT Program),以及數位醫療學士學位學程,目的就是同時為大學部的學生營造充分的跨領域學習環境。「希望在未來短期內,我們能夠持續強化既有的優勢研究領域,包括前瞻生醫影像與精準感測,並推動生醫結合光電、物理、化學及AI等跨領域新興科技及研究。」郭文娟說。在更長遠的未來,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希望透過強調在地連結、深化國際合作的方式,繼續精進創新基礎科學研究與轉型醫療光電及產業應用。「生醫光電領域有望在未來十年、乃至以後持續快速增長,而整合性之跨領域科技人才的培育,更顯得重要及刻不容緩。」郭文娟說。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吳育德分享,許多生醫光電所校友及師資,都為臺灣鑑識科學帶來新契機。例如曾偵辦過國內多起重大刑案、一手建立臺灣警界測謊系統的雲林縣警察局長林故廷,就是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的博士校友,也是陽明大學2020傑出校友。許多老師的研究專長也與之關聯,例如陳奕帆的研究應用涵括了毒品測定;除此之外,吳育德也投入深度偽造(Deep-Fake)、預防數位換臉犯罪的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修復、強化指紋的研究。
林故廷畢業於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博士班,也是陽明大學2020傑出校友。(本圖由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提供)[ NYCU News ] 全臺首家 匯聚照進醫療應用的「光」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 培育國際化跨域人才 20載more -
[ NYCU News ] 引領臺灣放射科學領域醫材、藥物開發-陽明交大醫放系
引領臺灣放射科學領域醫材、藥物開發陽明交大醫放系醫學影像診療和放射科學專家搖籃
成立於1990年的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是全臺首個培育醫學影像與放射科學人才的大學教育單位,為臺灣醫療機構注入具備放射專業的臨床人員,也培育高階研發人才,投入學術研究與醫材藥物開發產業。
全臺最早成立系所 培育醫放高階人才
扎實跨領域學習 多元選修更進階
診斷/治療×醫材/藥物 研究題材廣
未來出路多元 產學合作探職涯
楊逢羿表示,醫放系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廣泛,包含在醫療機構中執行臨床業務的醫學放射師或醫學物理師,也有些學生前往中研院、中科院、原子能委員會或核能研究所等單位從事放射相關研究或業務,或是成為協助進出口通關作業與查緝工作的關務人員。查閱全臺醫放系的師資也能看到,選擇深造學術研究的陽明交大醫放系系友,已經成為引領下一代學子的重要力量。光是陽明交大醫放系本身的教師群中,就有5位教師為畢業系友。楊逢羿表示,近年來,也觀察到愈來愈多學生選擇前往業界就職。例如,有學生到台達電開發國產正子造影儀器,有學生到佳世達推動國產超音波儀器的開發,也有學生任職於質子治療的設備商,獲得外派至國外受訓,負責維護與銷售設備。為了強化學校與產業的連結,陽明交大醫放系也在2021年與投入核醫藥物開發的白金科技公司,以及致力於醫療影像與醫療資訊軟體的商之器科技公司簽署百萬獎助學金及多年期合作合約,共同培育人才與促進產業發展。其中,商之器科技公司還提供大四下學期學生、碩士班學生,前往實習3個月的機會,讓學生實際瞭解企業運作方式與就業環境,突破過往僅到臨床單位實習的傳統。楊逢羿表示,陽明交大醫放系致力為臺灣培育高階醫學影像診療與放射科學人才,期望推升臺灣整體醫療服務與技術,並帶動創新高階醫材與藥物的產業發展。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NYCU News ] 引領臺灣放射科學領域醫材、藥物開發-陽明交大醫放系more -
[ NYCU News ] 重視高階研究人才 陽明交大推出「博」學大禮包
重視高階研究人才 陽明交大推出「博」學大禮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繼111年推出大學部新生大禮包,網羅各類組優異學生之後。再度針對具有研發能量的高階研究人才,推出「博」學大禮包,博士生一、二年級學費全免,再加上產學合作或研究費,吸引有意願投入學術界的年輕人,加入陽明交大頂尖研究行列。
出處: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聞
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表示,博士級研究人才是國之棟樑,也是學術研究、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環境之變動、高科技產業飛速進展等因素,我們發現願意投身博士研究的青年學子越來越少。年輕人不願意投人頂尖研發行列,造成高階研發人才斷層,是嚴重的國安問題。陽明交大身為台灣頂尖大學之一,有義務與責任引領重視博士人才培育的氛圍。
陽明交大教務長陳永昇表示,這個概念來自國外全額獎學金,博士生是我們學術研究上的重要工作夥伴,為鼓勵國內人才攻讀博士,減輕他們的壓力,讓研究與生活能平衡兼顧,陽明交大自112學年度起實施博士生一、二年級免學費方案,搭配論文指導教授之學術研究或產學合作計畫所提供的兼任計畫助理費,組合成全額獎學金(學費加生活費),以載育高階人才,也表達了我們重視、尊重、珍惜這群重要研究夥伴的態度。
人才永遠是最好的投資,陽明交大重視、尊重、珍惜博士生,將他們視為重要的研究夥伴。
112年起全校博士生將一體適用一、二年級免學費方案,開學前先繳交學費,學期中若未休退學,則頒以等值於全額學雜費之獎學金,藉以鼓勵更多優秀學生加入博士研究的行列,引領台灣高等教育持續深耕、茁壯。
陽明交大表示,人才永遠是最好的投資,我們也將透過產學合作、國際交流、高教教學力培訓等,爭取這群研究夥伴的福利並且強化研究能力、國際行動力、與教學能力,培育未來國家的研發菁英。[ NYCU News ] 重視高階研究人才 陽明交大推出「博」學大禮包more -
[ NYCU News ] 率先亞洲6年制「T程輔技納入必修」-全方位培育「動作問題」解決專家
率先亞洲 6年制「DPT學程」 輔助科技納入必修陽明交大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系全方位培育「動作問題」解決專家
人口老化日益嚴重,民眾健康意識抬頭,「物理治療」成為預防醫學與健康促進的重要角色。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自1988年成立以來應趨勢需求與時俱進,為國內首創將「物理治療」與「輔助科技」結合的學系,2016年更為了讓物理治療師有獨當一面執業的領導能力,率先亞洲各國,轉型招生六年制物理治療學士學位課程(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並新增物理治療鑑別診斷、臨床決策分析等必修課程,以接軌國際。
全臺首創物理治療+輔助科技學系
導入工程、科技師資 實現復健精準醫療
六年制物理治療教育 接軌國際
凝聚師資 合作取得建教計畫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NYCU News ] 率先亞洲6年制「T程輔技納入必修」-全方位培育「動作問題」解決專家more -
[ NYCU News ] 新冠抗疫英雄!精準與再生醫療、生殖前瞻領域關鍵人才庫!陽明交大醫技系 以「實作」孕育高階醫檢人才
新冠抗疫英雄!精準與再生醫療、生殖前瞻領域關鍵人才庫
陽明交大醫技系 以「實作」孕育高階醫檢人才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簡稱醫技系)於1979年成立,是全臺國立大學中,繼臺大後第二個成立的醫技系,接
著在1995年成立碩士班,2001成立博士班,是全臺第一個成立博士班的醫技系。已有超過40年歷史的醫技系,不僅為醫療機構、政府機關的檢驗單位加柴添薪,也為生技研發單位、生技醫藥研發公司持續注入新血。
「醫學檢驗是以人為出發點,著重在疾病的實驗科學,課程包含解剖組織學、病理學、寄生蟲學、臨床鏡檢學、臨床生化
學、臨床血液學、血庫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血清免疫學以及分子檢驗等等,雖然,現在有許多檢驗是機器全自動作業,
但是醫檢師還是必須培養很敏銳的辨識能力,才能釐清不正常報告是患者本身的病況,或是儀器、人員操作不當等問題。」
「實作」培育高階醫檢人才 國考合格率達8成
癌症、代謝、感染症研究多元 助力學生擇其所愛
精準醫學、再生醫療、生殖醫學 未來最夯領域 醫檢師不可或缺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 NYCU News ] 新冠抗疫英雄!精準與再生醫療、生殖前瞻領域關鍵人才庫!陽明交大醫技系 以「實作」孕育高階醫檢人才more -
2023.02.14歡迎禾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團隊來訪
本院吳育德研發副院長與禾榮公司沈孝廉總經理代表團隊互贈紀念品
右起禾榮公司代表:沈毓翎經理室專員、戴淑眞市場銷售部副理、陳韋霖臨床醫學部經理、吳彥達事業發展中心副總經理、林正崧生產支援中心副總經理、沈孝廉總經理2023.02.14歡迎禾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團隊來訪more -
[ NYCU News ] 本院印度籍「CHATTOPADHYAY SUROJIT生醫光電研究所特聘教授」申獲永久居留證梅花卡
奈米科技人才-申獲永久居留證梅花卡
來自印度的CHATTOPADHYAY SUROJIT教授,是一名物理學博士,學生都稱他SUR,專業領域為奈米科技技術(Nanotechnology),研究內容包含可用於癌症成像與治療、將不同光波轉換成電流之奈米材料等等。以治療癌症之奈米材料為例,透過將附有化學物質的奈米材料直接植入癌細胞,並以雷射光束照射加熱,可達破壞癌細胞之效。他所研究奈米材料,製作出紅外線轉換電流之光感應器,該奈米材料研究並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no Energy»。
SUR同時在台灣還有2項發明專利,分別是「防偽標記的製作方法、檢測方法及其應用之防偽用具」與「檢測試紙的製作方法、使用方法以及用於該製造方法之藥物組合」,均是研究奈米應用之成果。任教於陽明交通大學生醫光電研究所的他,在任教期間獲頒優良教師榮耀,今年初並以「高級專業人才」身分,申獲外僑永久居留證「梅花卡」。
在台研究及執教逾22年的SUR教授為人誠懇,熱於指導學生並分享研究成果,帶領團隊主持國科會及科技部研究計畫,目前執行「上轉換之鈣鈦礦工程混合,用於寬帶光電檢測和太陽能電池」,是目前能源市場最夯的應用技術,對台灣光電產業有卓著貢獻。SUR迄今發表百餘篇論文期刊、6冊專書章節,並於民國110年獲得陽明交通大學傑出教授的頭銜。
報導連結出處:yahoo!新聞
外僑永久居留證梅花卡(Permanent Residency“Plum Blossom”Card)核發對象是給國家級人才,或在台有重大投資、重大貢獻的外籍人士,鼓勵更多國際專業人才在台永久居留,不必在其外僑居留證(Alien Resident Certificate)有效期限內提出,須經審查會並由各專業領域專家學者審核通過後審可核發,得不受居留年限及天數之限制,有別於一般的外僑永久居留證申請(Alien Permanent Resident Certificate)。截至111年11月止,高級專業類核准人數共有187人、特殊貢獻類共有49人、投資移民類共有22人。[ NYCU News ] 本院印度籍「CHATTOPADHYAY SUROJIT生醫光電研究所特聘教授」申獲永久居留證梅花卡more -
[ NYCU News ] 國科會補助產學計畫成果-新式客製化面中部金屬3D列印骨板登記上市
國科會補助產學計畫成果-新式客製化面中部金屬3D列印骨板登記上市
臨床上,可能因為車禍外傷、外力撞擊或是腫瘤性疾病造成面中部骨折缺陷,若沒有受到合適的治療,將可能導致顏面部外觀不對稱、咬合不正和眼睛產生複視等問題,目前臨床上最有效的治療是由整形外科醫師利用傳統微型骨板進行面中部骨折復位與重建手術,然而卻還面臨定位不佳及復位不穩定等問題。
報導來源:經濟日報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林峻立特聘教授主持國科會工程處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精進開發出一項具導引定位/固定/力學穩定性的客製化(patient-specific)面中部金屬3D列印骨板,其單片式骨板開發不但根據國人影像資料庫而設計,同時可依據病患的顏面曲率製作沖壓模具而將骨板成型,此創新的設計及成型法,可有效輔助游移骨復位,亦可承受面中部支撐力學。此項開發已通過法規所要求之生物相容性及功能性測試,且通過衛福部食藥署(TFDA)認證登記上市(衛部醫器製字第006336號),目前已於各大醫院臨床測試中。
計畫團隊在客製化面中部骨板生物力學分析中,證實目前手術使用的市售微型骨板的骨頭會產生應力集中,因此無法傳遞咬合力量,會導致骨應力傳遞不佳復位失敗。而透過資料庫設計的面中部骨板功能性測試則可符合上市之法規標準,其彎曲強度均優於市售微型骨板。
林峻立教授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院長,亦擔任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主任。他於2021年以「手持式高齡智能舌壓量測與復健系統」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林峻立教授所帶領的「生醫工程分析實驗室」擁有電腦輔助工程設計及製造(CAD、CAM)、電腦輔助工程分析及有限元素分析(CAE、FEA)、影像處理重建、3D列印/積層製造、拓樸最佳化、晶格微結構設計、靜/動態功能性測試、客製化生物力學實驗及音洩破壞等核心技術,主要應用於臨床的骨科、牙科、復健科、骨腫瘤科、脊椎骨科、整形外科、神經外科、及齒顎矯正科,聚焦於醫療植入物從臨床需求、產品設計、小量試產、臨床前測試及輸出報告的整個開發流程,後續再輔導廠商將這些有效報告提交給TFDA/FDA進行產品查驗登記,通過之後產品即能上市應用於臨床。
林峻立教授表示,成功的醫材開發必須和臨床醫師密切合作,從臨床需求出發,然後將學校的技術應用於醫材的設計、試量產和測試,在通過認證與上市之後,還要能在臨床的應用落地。同時,因為醫療器材牽涉到各國的相關法規,因此醫學工程教育及醫材產業需熟習各國法規及其修訂,與時俱進。
臺灣的醫材產業已經過政府長期的扶植和推動,林峻立教授指出,現階段的當務之急是要擴大市場,以優良的產品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在臺灣,可以透過各種方式鼓勵國人使用國產醫材,從而累積臨床數據,持續精進產品,並進行臨床試驗發表。他說:「透過臨床使用數據的公開發表,才會讓全世界看到臺灣研發的新創醫療器材,即使與國外的產品相比也絲毫不遜色,甚至更好,全世界就會看到我們的存在點。當臨床使用數據變得龐大,才能在國際上大量曝光,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才有辦法跟全世界競爭。」
林峻立教授觀察到東南亞的國家對於通過TFDA認證的醫材接受度相當高,因此,建議政府部門結合醫師和醫材產業,深耕南向市場。他說:「把產品帶出去,廠商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跟收入,臺灣的醫材產業才能有正向的循環。廠商賺錢,我們在學校投注心血培育的優質醫工人才,才能灌注到臺灣的醫材產業,締造經濟效益。」[ NYCU News ] 國科會補助產學計畫成果-新式客製化面中部金屬3D列印骨板登記上市more -
[ NYCU News ] 打造健康福祉科技人力第一品牌-陽明交大醫工系孵育下世代創新醫材領航者
打造健康福祉科技人力第一品牌-陽明交大醫工系孵育下世代創新醫材領航者
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是全臺國立大學中首個具有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擁有兼具工程學核心與基礎醫學的課程,讓學生進入臨床實地尋找醫療痛點, 並攜手產業共同研發醫材,持續讓學生如沃土中的種子般發芽茁壯,成為國內相關科系的標竿。
橋接工程與生物醫學 打破醫師與工程師間的高牆
生醫電子、生物力學、生醫材料 三大領域教師 引領人才豐厚產業
教學合作醫院 深化臨床需求與創新研發
報導連結:環球生技https://news.gbimonthly.com/tw/article/show.php?num=55133[ NYCU News ] 打造健康福祉科技人力第一品牌-陽明交大醫工系孵育下世代創新醫材領航者more -
2022.12.02台灣醫療科技展參訪
2022.12.02 本院師生70人參訪
展覽名稱:「台灣醫療科技展」暨「AI智慧醫療器材與永續創新技術趨勢研討會」
展覽地點: 台北南港展覽 1館
協辦單位:教育部精準健康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現場展區特色
(1) 特色醫療 (2) 智慧醫院、醫材設備與供應鏈 (3) 精準檢測、生技新藥與細胞治療 (4) 新創技術Inno Zone專區
(5) 智慧健康科技與預防醫學(6) 運動健康科技 (7) 無齡健康生活 (8) 農業生技與食安健康
2022.12.02台灣醫療科技展參訪more -
【研討會】2022年11月18日(星期五)「工程生物科學研討會--後疫情的挑戰與機會」
生物科技學院於2022年11月18日(星期五)舉辦「工程生物科學研討會--後疫情的挑戰與機會」,本院林峻立院長受邀擔任演講貴賓
時間: 11/18/2022 (五)
地點: 陽明交通大學博愛校區賢齊館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QKaoGiWc22CmUBGSA
活動網頁:https://symposium.cbt.nycu.edu.tw
2022工程生物科學研討會–後疫情的挑戰與機會
2022 Engineering Bioscience Symposium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in Post-Pandemic Era
陽明交通大學博愛校區是台灣半導體發源地,也是BioICT®的發展重鎮,新啟用的賢齊樓及將動土的竹銘醫院是博愛校區風華再現的起點。結合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資電強項及竹銘醫院的建置,我們將以博愛校區為基地發展工程生物科學,從分子層次鏈結動態系統生物、生物科技、ICT與計算生物,在精準醫藥、轉譯工程及永續科技特色領域取得世界級地位,使博愛校區成為工程生物科學的聖地。
在COVID-19肆虐全球2年多來的後疫情時代,我們拋磚引玉,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一起針對後疫情的挑戰與機會進行學術交流。在此同時也推動各界頂尖學科的跨領域合作,進一步強化在工程生物科學研究實力以及國際學術影響力。於2022 年11 月 18日(星期五)假陽明交通大學博愛校區賢齊館,舉辦「2022工程生物科學研討會–後疫情的挑戰與機會」,誠摯邀請您蒞臨指導。
本次研討會主題分為六大領域:
一、 Bioinformatics and AI in Medicine
二、 Neuroscience and Neuroengineering
三、 Human Diseases and Therapy
四、 Sustainabilit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五、 Theranostics
六、 Drug Discovery, Delivery, and Vaccine【研討會】2022年11月18日(星期五)「工程生物科學研討會--後疫情的挑戰與機會」more -
[ NYCU News ] 陽明交大獲醫療器材製造及販賣商許可,將為醫療器材商品化注入新動能
陽明交大率先取得醫材製造及販賣商許可證
「醫療器材管理法」於2021年5月1日新制上路,本校為接軌此一變革,在林奇宏校長支持推動下,由「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彙整資料、申請辦理,分別於今年8月及9月相繼獲得醫療器材販賣商及製造商兩項許可證(醫用軟體及植入物),將可為醫療器材商品化注入新動能。
根據「醫療器材管理法」新制,學研單位獲主管機關同意,即可申請以設計為主的醫療器材製造及販售許可證。這項措施對於學研單位所研發之醫療器材的品質、價值及技轉提升有莫大助益,同時也能發揮國科會補助計畫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校於新制上路後即積極進行申請,並順利獲得上述兩項許可證。
本校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主任林峻立教授表示,醫療器材的成功研發,並不只是單純的將工程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即可,而必須在滿足「臨床需求」前提下,整合法規檢測/臨床前測試(或臨床測試),產業QMS建立等階段工作後,才能進一步進行查驗登記取證,後續方能進入「臨床落地」等應用。因此,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在本校所扮演的角色,在以「推動生醫工程鏈結」、「整合健康醫療資源」、「發展醫材產業聚落」及「推動創新研發主軸」為主軸,全力發展Med-Tech為目標,為我國醫療器材開發注入巨大研發轉譯能量。
「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團隊以精準醫療植入物、高值生醫材料、精準診斷與智慧輔具、精準醫療影像與生醫感測照護等五大研發主軸領域組成
醫療器材販賣商及製造商許可證的取得,不僅有助於校內研發團隊縮短醫材上市時程,更強化本校合校後於智慧醫材的發展。以醫用軟體開發為例,在經過軟體臨床前各項測試、軟體確效後,即可進行QMS系統認證;經過衛生福利部TFDA查核通過後,即可進行製造及查驗登記,可免去其他項醫材必須具有相對應QMS製造廠商方可生產的困境,同時可加速研發團隊成果商品化,並邁向臨床落地的真正效益。
本校藉由取得醫療器材製造商執照以及販售業許可(認證字號MD6101000739與MD6201041374),近期將由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規劃偕同校內醫用軟體研發團隊申請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QMS)認證,可望於明年初查核通過,並向衛福部TFDA申請醫療軟體之查驗登記。
此外,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除取得醫療器材製造及販售許可證,並與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申辦勞動部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訓練機構評核認證,不但首次申請就獲通過,並取得銅牌佳績。未來本校將可承接辦理TFDA之醫材技術人員訓練之認證課程,以提昇從業人員之專業技能,為我國醫材產業發展貢獻專業與心力。
本校獲得之醫療器材販賣商(由左至右)、製造商許可證,以及勞動部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訓練機構評核認證書[ NYCU News ] 陽明交大獲醫療器材製造及販賣商許可,將為醫療器材商品化注入新動能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