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恭賀】劉澤英教授 陳志成特聘教授 通過價創計價計畫!

    more
  • 【恭賀】生醫光電所 賈世璿老師 獲科技部愛因斯坦培植計畫補助

    more
  • 【恭賀】楊逢羿老師得2018未來科技獎

     




    新聞報導:

    公共電視:穿顱超音波刺激 非侵入療法治失智症【2016-06-14】

    自由時報:《陽明大學研究》超音波穿顱刺激腦 失智症治療新突破【2016-06-14】

    聯合報:台灣首創 超音波治療失智症有解【2016-06-14】

    蘋果日報:失智症治療大突破 全球首創穿顱超音波刺激【2016-06-14】

    中時電子報:醫療新法-穿顱式超音波 治失智症免藥物【2016-06-14】

    民視電視:穿顱式超音波療法 全球首創治療失智【2016-06-14】
    more
  • 【恭賀】醫工學院兩培訓團隊獲「2018生醫產業創新創業競賽」四大獎

     






    獲獎的「維寧」團隊共同領獎

    由醫工學院「生醫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學員組成的「超智波生技」及「維寧」創新團隊,參加教育部「2018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競賽」,在41個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分獲「生醫產業A組」與「生醫產業B組」銅獎及大會最佳人氣獎,共四項大獎。

    本次獲獎的團隊成員,均參加由醫工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工系楊世偉老師、生化所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的「生醫產業教學實習補助學校-生醫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此項競賽今年度共12個推動中心、41個團隊參賽,競爭激烈。本校兩組團隊共獲四項大獎,顯見培訓課程規劃完善、兼具理論及實務,學員可系統性地學習到完整的產品研發方法、企業營運規劃及創新創業的邏輯思維。楊世偉老師除感謝課程業師們無私的教導外,更讚許團隊成員的認真及努力,並期待更多在校學生及校友參加此培訓課程。


    左起:周世忠同學、蔡湯斌先生、吳俊忠院長、楊世偉教授、黃瓅瑩小姐、洪振育同學,於頒獎典禮會場合照

    獲獎的「維寧」團隊,由培訓學員葉奕廷(北榮外科部)、洪振育(本校醫工系大四)、黃瓅瑩(北榮身障重建中心)、蔡湯斌(聖約翰科大)及周世忠(台科大工管所博士班)組成,以「維寧智慧頸圈-急救生命徵象頸圈」作品,榮獲「生醫產業B組」銅獎及大會最佳人氣獎。

    團隊拜訪臨床醫師與急診護理師後發現,若能在不更動救護流程的前提下,節省過程中的時間,將可使醫療行為提前,因此成員研究急診救護流程後,設計出「維寧智慧頸圈-急救生命徵象頸圈」,將外傷事故傷患皆須配戴的頸圈增加生命徵象量測功能,以節省流程中評估生命徵象所花的時間;同時,頸圈還具有舒適固定傷患頸部的效果,可增加傷患與醫療從業人員的使用意願。

    隊員周世忠同學表示,這項培訓課程讓不同學術背景的學員在短期內認識生醫產業,進而結合產學業界的不同需求,如創新的產品必須從臨床使用者角度考量,不斷調整設計理念,以有效適合使用者的需求,進而規劃行銷策略、以多面向的商業模式思考,才能完成最佳的創新計畫。


    獲獎的「超智波生技SMARTWAVE CARE」團隊共同領獎

    獲獎的「超智波生技SMARTWAVE CARE」團隊,由培訓學員李佳哲(醫放系博士後研究員)、李庚穎(北榮核醫部)、陳崇文(巨松企業)、楊佳蓓(微免所校友)、林均儒(微免所碩士生)、鍾鎮遠(醫工所碩士生)組成,以「聰明保健-智能音波溫感洗鼻裝置」作品,榮獲「生醫A組」銅獎及大會最佳人氣獎。

    隊長李佳哲同學本身是洗鼻器的使用者,團隊秉持課程中Biodesign(醫療科技創新流程)的創新思維,從用戶端的同理心定義問題,找到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並尋求解決方案,因而構思出這項產品。團隊成員在向振興醫院力博宏醫師團隊請益後,了解鼻炎患者緩解症狀的機制與助益,以及現有洗鼻裝置所缺乏的效用;因此設計出「聰明保健-智能音波溫感洗鼻裝置」,除可提升效果外,溫控設計還搭配隨插即用的洗鼻液罐,可大幅解決使用不便的問題;再輔以手機App應用程式,可自動紀錄並於社群分享此一舒適貼心的全新體驗。

    隊員鍾鎮遠同學與林均儒同學表示,在陽明推動中心粉絲網頁上看到此培訓課程師資陣容堅強、課程規劃完善,因此報名參加培訓;這項課程不僅讓他們了解生醫產業的脈動,與產業界的差異,並學習到朝向生醫新創領域發展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此外,在實務進行產品開發過程中,由彼此不同的領域背景演進到培養出默契、絕佳合作,每個過程都藉由不斷磨合及溝通彙整為團隊共同的願景與目標,每一步都是難得的經歷。

     


    左起:林均儒同學、李庚穎先生、楊佳蓓小姐、吳俊忠院長、楊世偉教授、鍾鎮遠同學、李佳哲同學,於頒獎典禮會場合照

    除團隊合作外,本次得獎的全體隊員也感謝陽明推動中心全體老師的熱心教導,以及紡織研究所沈乾龍組長和生訊生物科技公司在工程技術上的慷慨支援;尤其指導老師──醫工系楊世偉教授,在產品設計、商業模式的創意啟發與悉心指導,以及在平日晚上及周末陪學生上課、花許多時間指導、討論,才能有此佳績。

    [新聞發布日期:108/01/02]

    資料來源:https://web.ym.edu.tw/files/14-1133-38047,r1-1.php?Lang=zh-tw&fbclid=IwAR0iWhRnLFVEBVj6_0omxZBVTtdRl0Kse6WQxDejLyho_F9SLVChAwauwe4
    more
  • 【恭賀】本校「超智波生技」創新團隊榮獲「2018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銅獎˴大會最佳人氣獎」

    獲獎的「超智波生技SMARTWAVE CARE」團隊由李佳哲(醫放系博後研究員)、李庚穎(培訓學員-北榮核醫部)、陳崇文(培訓學員-巨松企業)、楊佳蓓(微免所畢業生)、林均儒(微免所碩士生)、鍾鎮遠(醫工系碩士生)組成。該團隊以「聰明保健-智能音波溫感洗鼻裝置」作品,榮獲「生醫A組」銅獎及大會最佳人氣獎。隊長李佳哲本是洗鼻器的使用者,團隊秉持課程中教授過的Biodesign (醫療科技創新流程)創新思維,從用戶端的同理心去定義問題,找到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並尋求解決方案,因而構思出這產品。團隊表示在向振興醫院力博宏醫師的醫療團隊請益後,了解對於鼻炎患者緩解症狀的機制與助益,以及現有洗鼻裝置所缺乏的效用。所設計產品除可提升效果外,溫控設計搭配隨插即用的洗鼻液罐可大幅解決使用不便,再輔以手機App應用程式,可自動紀錄,並於社群分享自己使用的感想,創造一種舒適貼心的全新體驗。本次獲獎團隊成員均參加由本校醫工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工系楊世偉老師、生化所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的「生醫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生醫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在平日晚間及周末的密集培訓課程。

    隊員鍾鎮遠與林均儒團隊們表示,本校推動中心粉絲網頁上看到陽明大學培訓課程師資陣容堅強、課程規劃完善報名參加培訓,不僅讓自身了解生醫產業的脈動,與產業界的差異,並學習到未來若朝向生醫新創領域前進時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在實務進行產品開發過程中,由彼此不同的領域背景到演進為默契絕佳合作,每個過程都藉由不斷磨合及溝通,彙整為團隊共同的願景與目標,每一步都是難得的經歷。本次得獎除團隊合作外,感謝全體老師無私的傳授,尤其指導老師-醫工系楊世偉教授在產品設計˴商業模式的創意啓發與悉心指導,助理林艷令小姐在行政上協調。

    據了解而本年度共十12個推動中心,41個團隊參加,競爭激烈;本校二組參賽共獲2銅2大會最佳人氣四項大獎。顯見本校培訓課程在郭旭崧校長全力支持下,課程規劃完善兼具理論及實務,授課老師教學認真,學員可系統性的有效學習到完整的產品研發方法、企業營運規劃及創新創業的邏輯思維。楊老師表示除感謝課程業師們無私的教導外更讚許團隊成員的認真及努力,並期待更多在校學生及校友參加此培訓程。

     



    圖一:銅獎頒獎典禮共同授獎



    圖二:林均儒同學、李庚穎先生、楊佳蓓小姐、吳俊忠院長、楊世偉教授、鍾鎮遠同學

    、李佳哲同學 (從左到右) 於頒獎典禮會場合照。
    more
  • 【恭賀】本校「維寧」創新團隊榮獲「2018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銅獎˴大會最佳人氣獎」

    獲獎的「維寧」團隊由葉奕廷(培訓學員-北榮外科部)、洪振育(本校醫工系大四生)、黃瓅瑩(培訓學員-北榮身障重建中心)、蔡湯斌(培訓學員-聖約翰科大)、周世忠(台科大工管所博生)組成。該團隊以「維寧智慧頸圈-急救生命徵象頸圈」作品,榮獲「生醫產業B組」銅獎及大會最佳人氣獎。本次獲獎的團隊成員均參加由本校醫工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工系楊世偉老師、生化所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的「生醫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生醫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在平日晚間及周末的密集培訓課程。

      團隊們在拜訪臨床醫師與急診護理師後,發現現今救護流程嚴謹不易改變,若能在不更動救護流程前提,節省過程中的時間以提前醫療行為,該醫療產品將有相當程度之購買意願。研究急診救護流程後,我們認為若是將外傷事故傷患皆須配戴的頸圈增加生命徵象量測功能,則可以節省流程中的評估生命徵象所花的時間;同時,團隊設計的頸圈另具有舒適固定傷患頸部效果,以此增加傷患與醫療從業人員的使用意願。隊員周世忠表示讓不同學術背景的學員在短期內認識生醫產業,進而結合產學業界的不同需求,如創新的產品必須從臨床使用者角度考量,不斷調整設計理念,以有效適合使用者的需求,進而規劃行銷策略等多面向商業模式思考,才能完成最佳的創新計劃。本次得獎全體隊員特別感謝陽明大學推動中心全體老師熱心教導,及紡織研究所沈乾龍組長˴生訊生物科技公司在工程技術上的慷慨支援;尤其指導老師-醫工系教授楊世偉在平日晚上及周末陪學生上課及花許多時間指導、討論才有如此佳績;同期鼓吹更多同學、校外人士參加此培訓課程。

     



    圖一:銅獎頒獎典禮共同授獎

     



    圖二:周世忠同學、蔡湯斌先生、吳俊忠院長、楊世偉教授、黃瓅瑩小姐、洪振育同學(從左到右) 於頒獎典禮會場合照
    more
  • 【恭賀】賴穎暉老師,獲得第15屆「國家新創獎」

    2018國家新創獎,陽明五位老師獲殊榮

     



     

     

    今年邁入第15屆的「國家新創獎」,代表國內生技領域創新研發的最高榮譽

    代表國內生技領域創新研發最高榮譽的「國家新創獎」,於日前公布今年第15屆名單,本校今年共有五位老師獲獎,包括:醫學系力博宏副教授、醫工系賴穎暉助理教授、藥理所洪舜郁教授與生理所唐德成教授、臨醫所楊智宇副教授,表現優異。

     

    ★醫學系力博宏副教授、醫工系賴穎暉助理教授共同獲得「學研新創」獎(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組)

    力博宏老師與賴穎暉老師共同獲獎的題目為「以深度學習噪音消除法改善人工電子耳植入者之語音辨識度」,賴老師表示,人工電子耳(Cochlear implant)雖在安靜的溝通環境下能有效幫助患者提升語音理解能力,但在噪音情境下仍有改善空間。近年,以深度學習為基礎之噪音消除法被提出,他們的研究進一步以深度類神經網路為基礎,提出以聲音情境特性為考量之噪音消除法,進而提升人工電子耳使用者於噪音環境下之聆聽效益,經臨床實驗結果證明有顯著改善效果。這項研究也是第一篇於臨床證明深度學習架構能有效提升人工電子耳患者於噪音情境下之聆聽效益研究,為人工電子耳於信號處理之發展上開啟了另一個研究方向,深具意義。

     



    力博宏老師(右)與振興醫院李壽東院長分享榮譽

    力博宏老師表示,很榮幸能夠與中研院資訊創新研究中心曹昱博士以及本校醫工系賴穎暉教授,共同獲得第15屆國家新創獎之學研新創獎。很高興知道,他所屬的醫學系第12屆,這一次總共有三位同學獲獎。振興醫院電子耳團隊,自2002年成立以來,即將突破500例,約佔全台灣20%,其中一半為國際醫療個案。新創獎可說是生醫界的奧斯卡獎,希望將來能結合母校規劃中的聽損研究中心,將研發成果產品化,造福聽損朋友。



    醫工系賴穎暉助理教授

    對於獲獎,賴穎暉老師表示非常感謝及幸運有機會能獲此獎,這對研究人員是很大的鼓勵。首先,他要向所有參與本計畫的受試者及研究夥伴表達最高的敬意;更謝謝中研院資創中心曹昱博士、振興醫院力博宏主任共同合作及努力,將三方專長(醫學工程、資訊科學及臨床醫學)予以整合,來完成此項研究成果;此外,也要感謝楊順聰教授過去在聽語科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的啟發,才能讓他持續深入該領域之研究。最後,他要感謝家人無怨無悔的包容及支持,讓他能全心全力進行研究工作。協助聽障人士改善聆聽效益是他持續研究的方向,他也期許自已更加努力,並以臨床需求為核心,來幫助聽障人士重拾聽覺自信。

     

     

    ★藥理所洪舜郁教授獲「臨床新創」獎(臨床應用產品創新組)

     



    藥理所洪舜郁教授

    洪舜郁教授則是以「鑑定藥物過敏反應之致敏藥物的方法與鑑定套組」獲獎。藥物過敏是臨床常見的問題,當發生藥物過敏時,應快速找出過敏的藥物、停止使用,以避免更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但因病人常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只根據病歷資料不易判斷過敏藥物。為解決這個問題,洪舜郁教授團隊開發一種致敏藥物的鑑定方法與套組,利用體外培養病人的免疫細胞與懷疑藥物與代謝物,分析反應物中顆粒溶解素蛋白等免疫反應,可快速鑑定引發藥物過敏反應之致敏藥物,讓病人即時停止過敏藥物,改用其他安全有效的藥物,獲得最好的治療和照顧。洪教授表示,此發明具有快速、經濟及高靈敏度和高專一性等優點,很高興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新創獎的榮耀與肯定。

     

    ★生理所唐德成教授、臨醫所楊智宇副教授共同獲得「臨床新創」獎(醫療器材及設備組)

       

    生理所唐德成教授(左)、臨醫所楊智宇副教授

    唐德成教授此次是與交通大學趙昌博特聘教授、陽明臨醫所楊智宇副教授,以「創新非侵入式之血流感測器」共同獲獎。唐德成老師表示,由於透析廔管血流量測對於洗腎患者很重要,但目前尚無一適用於居家量測廔管之低成本、可攜式、非侵入式血流感測器,為了滿足患者醫療和健康監測的需求,他們團隊與交通大學及晶元光電合作,開發創新的可攜式居家照顧光學式廔管血流感測器,取代現有的醫院大型超音波血流儀,可將受測者的生理資訊以及測量結果傳到雲端伺服器上,並建立個人的資料庫及形成巨型資料庫。該資料庫除了用於校正感測器,也可以用於醫護人員判斷病患透析廔管健康狀況。此外,雲端伺服器的巨量資料可以配合實驗室開發手機 APP,病患或病患的家屬也可藉由這個 APP,隨時監控自己或家人的健康狀況,而且這個 APP 預計會和醫院或醫療中心進行連線,也可以針對各種緊急狀況,自動預警給醫護人員,提前安排手術或救護車。

     

     

     

    資料來源:https://web.ym.edu.tw/files/14-1133-37704,r1-1.php?Lang=zh-tw&fbclid=IwAR2nHkz4TO9fKvZFsiaH8RFukCX05UMxqaRoq6Neu110nY1nP2BU5yw_X3k

     
    more
  • 【恭賀】醫工團隊環保旅遊創意,獲第五屆PIXNET HACKATHON競賽大獎

    醫工團隊環保旅遊創意,獲第五屆PIXNET HACKATHON競賽大獎









     






    獲獎的「亞勒蘭札」團隊,左三起:醫工系蕭晴茹、林宜謙、陳凱佑同學

     

    由本校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同學組成的「亞勒蘭札」團隊,以出色的環保概念融入旅遊規畫,榮獲今年PIXNET HACKATHON競賽「雙北綠色運具應用獎」。該獎項,是由今年首度協辦的臺北市政府資訊局、交通局、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及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所增設的大獎。

     

    由全球最大華文個人媒體聯盟「痞客邦」主辦的PIXNET HACKATHON大賽,是一年一度的駭客盛事,今年以「IoT 語音情境應用」與「AI 智慧影像生成」為兩大競賽主題,共有54組隊伍參加,競爭激烈。由醫工系三年級陳凱佑、林宜謙、蕭晴茹三位同學組成的團隊,作品將環保概念納入旅程規劃,不但能算出附帶減少的碳排放量,還能換算成拯救北極熊的數量,這一讓大眾有感的出色創意,讓他們奪下「IoT 語音情境應用」組今年新增的大獎。

     

    三位同學表示,「綠能」一直都是現代社會想要提倡的運輸方式,卻又常常被忽視。他們設計的這款語音助理,期望能達到規畫旅遊路徑的同時,可以將更實際的數據用親切的方式表達出來,因此他們在裡面放入了「拯救北極熊」的數據,並比較在旅程中選用的不同交通工具,最後回饋到地球上的實際幫助有多大。

     


    作品納入「拯救北極熊」的數據,讓大眾有感的創意方式獲得評審肯定

     

    對於獲獎,陳凱佑同學表示,很開心參與這樣的比賽,在現場看到了各個實力堅強的高手,有些一樣是大學生,有些則已是業界的編程老手,「能夠從這些隊伍裡面脫穎而出,說實話,讓我有些驚喜。」他認為,從比賽裡收穫到的,不只是編寫程式能力的提升,重要的是認識其他高手的想法,從他們發表的內容來豐富自我的視野。

     

    林宜謙同學則表示,對於得獎感到榮幸與肯定,他要感謝技術、創意並重且軟硬體支援完整的PIXNET HACKATHON舉辦單位,還有隊友們的互相支持,讓他們獲得理想的比賽結果。

     

    蕭晴茹同學表示,參加PIXNET HACKATHON,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會場有很多很厲害、技術、創意都很好的隊伍,感覺自己相對來說還有許多不足,比賽原只是想增加經驗,「其實從來沒想過會得獎,真的很感謝我的隊友們,還有在準備的過程中提供我們幫助的所有人!」

     


    相關媒體報導: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第五屆PIXNET HACKATHON 陽明大學團隊環保旅遊創意獲獎
    動腦新聞:PIXNET HACKATHON競賽得獎揭曉 結合雙北市資料成果豐碩
    中時電子報:第五屆 PIXNET HACKATHON 即將登場 挑戰 AI 及物聯網創新應用
     

     
    [新聞發布日期:107/08/28]
    more
  • 【恭賀】唯勤教授團隊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左)頒發「未來科技突破獎」給朱唯勤教授團隊
     
    本校生醫工程系(所)朱唯勤教授團隊,以「交鎖式髓內釘遠端螺孔定位裝置(IntraMedullary Endo-Transilluminating﹝iMET﹞Device)」參加「2017未來科技展」,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以及「最佳人氣技術獎」雙料獎項的肯定。
     
    由朱唯勤教授團隊研發之「交鎖式髓內釘遠端螺孔定位裝置」,乃利用低散射率的長波長光源,將被包覆在骨腔內的髓內釘螺絲孔位置直接投射在骨頭表面,使執行髓內釘手術之醫師能以肉眼辨識髓內釘固定螺絲的位置,以進行定位與鎖定。由於無需X光輔助,可有效避免吸收過量的輻射劑量,對病患及手術醫師/護理人員都有很大的助益。
     
    朱教授表示,iMET裝置採用可見光作為定位訊號,不僅能將螺絲孔投射在骨頭表面,甚至在未切開之皮膚上也能看到光暈範圍,醫師只需在皮膚打開一個小孔即可以螺絲鎖住髓內釘,大大減低對病患可能造成的傷害。iMET之技術突破解決了光源散射以及元件散熱問題,除了可免除病患及醫師在定位過程中的X光輻射吸收,相較於使用其它輔助定位裝置,例如:瞄準器(TAD)、磁定位裝置等,也更方便與準確。多家醫院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iMET可大幅降低手術的時間並提升定位準確度。
     
    iMET已榮獲多項獎項,包括:2014 時代基金會「生醫生農產業選秀大賽」潛力新秀獎;2014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金質獎;2014工研院「科技新創資本加速計畫秋季場科技新創聯合發表會」第一名;本次參加「2017未來科技展」,再獲「未來科技突破獎」以及「最佳人氣技術獎」的肯定。此外,iMET裝置已於2017年通過美國FDA 510(k)之第二類醫療器材上市許可,目前正準備向台灣以及中國提出上市許可申請,同時也在做量產的準備。
     
     

    國家發展委員會陳美伶主任委員(左)頒發最佳人氣技術獎給朱唯勤教授團隊

     

     

     
    more
  • 【恭賀】本校「媽媽呼呼」創新團隊榮獲「2017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全國競賽-銀獎」

    獲獎的「媽媽呼呼」團隊由蘇俊鳴(口生所博士生)、王愛婷(物輔系專案教學組員)、黃靖恩(牙醫學系碩生)、黃筱婷(本校醫工系學生)、許芳娸(本校醫工系學生)組成。該團隊以「胎兒生長紀錄-智慧托腹帶」作品,榮獲「醫藥生技B組」銀獎。本次獲獎的團隊成員均參加由本校醫工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工系楊世偉老師、醫技系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的「醫藥生技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在平日晚間及周末的密集培訓課程。

      隊長蘇俊鳴表示本新創產品適用於懷孕期間辛苦的媽媽們,此產品改良孕婦傳統的穿戴裝置並整合最新的聽診技術及獨特的雲端管理APP,使媽媽能聆聽寶寶真實胎心音,藉由雲端與家人朋友分享喜悅,並於寶寶出生後製成有聲書紀錄懷孕的酸甜苦辣,除此之外,產品更獨家導入『繼續使用』的概念,胎兒出生後原本的托腹帶可轉型為智慧胎兒監控裝置,保障新生兒的健康。此二合一的獨特設計獲得評審一致的讚許。

      隊員王愛婷表示本課程能發現學校與業界的不同,產品的製造不是只考慮產出,必須要考量在市場是否能有市占率,是否有消費客群,很多面都要考量,尤其是長久的收益規劃,這門課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大家來自不同的領域及專長,在整個過程都是依靠團隊合作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隊員們表示在多次拜訪醫師護士及孕婦後,了解懷孕過程中媽媽最期待聽到自己寶貝心動的聲音,但市面產品有限,媽媽往往不太瞭解智慧裝置的好處,所以我們想要開發一款不需太多操作的托腹帶,媽媽只要配戴上,不僅可以避免腰酸背痛,還可以在配戴的過程中,紀錄並分享自己寶寶的心跳聲。隊員們在本校推動中心粉絲網頁上看到陽明大學培訓課程師資陣容堅強、課程規劃完善,因此報名參加培訓。本次得獎除團隊合作外,萬分感謝全體老師無私的傳授,特別感謝生訊生物科技公司及創心醫電股份有限公司在技術上的指導及原型機開發的協助;更感謝錩玄科技有限公司楊孝敏執行長在全國競賽前給了最專業的簡報指導;也感謝指導老師-醫工系楊世偉教授在產品設計、商業模式的啓發及教導,林艷令助理在行政上的協調。

      据了解而本年度共十六個推動中心,41個團隊參加,競爭激烈;本校一組參賽共獲一銀。顯見本校培訓課程在全力支持下,課程規劃完善兼具理論及實務,授課老師教學認真,學員可系統性的有效學習到完整的產品研發方法、企業營運規劃及創新創業的邏輯思維。楊老師表示除感謝課程業師們無私的教導外更讚許團隊成員的認真及努力,並期待更多在校學生及校友參加此培訓程。







    圖一:王愛婷小姐、黃筱婷同學、許芳娸同學、黃靖恩同學、蘇俊鳴同學、楊世偉教授(從左到右),會場合照.

    圖二:於銀獎頒獎典禮,黃靖恩同學、王愛婷小姐、許芳娸同學、黃筱婷同學、吳俊忠院長 (從左到右)共同授獎
    more
  • 江惠華教授團隊榮獲「第九屆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競賽首獎

     
















    國研院林盈達副院長(左)與儀科中心楊燿州主任(右)頒獎給專上組第一名陽明大學團隊 (圖/國研院提供)
     
    本校醫工所江惠華教授實驗室團隊,參加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九屆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競賽,從台、成、清、交等校組成的數十餘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專上組首獎。
     
    國研院指出,「創客」與「自造者」的風潮席捲全球,「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 Instru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簡稱 i-ONE)的競賽宗旨,就是鼓勵參賽學子運用基礎科學知識,發揮創造力及想像力,動手操作進而實現創意。本項競賽針對參賽作品的「創意性」、「學理性」及「可運用性」,經由書面審查初選、實體評審決選兩階段評比,選出優秀的得獎者。
     
    江惠華教授團隊參賽作品為「FluoUS小動物螢光超音波雙模斷層影像系統」,此儀器主要提供給醫材開發實驗室或是小型藥廠來進行藥物開發確效。評審團表示,該作品結合螢光擴散學斷層影像與超音波結構性影像,作為組織觀察之工具,具有技術創新性,深具產業應用
     
    參與競賽的團隊同學表示,此次比賽相當競爭,上下午各有一次的評審時段,報告10分鐘、問答15分鐘,評審會就新穎性、技術面等提問;本團隊在先前參與過科技部舉辦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在比賽中學習了許多經驗,因此能從容準確地回應評審問題;而且本團隊已在醫療儀器領域投入多年心力,不斷地修正創新,而此次的活動比起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更著重在技術面,給予本團隊許多很寶貴的建議,感謝評審團一致的肯定,未來會以將此研究「商品化」的目標繼續努力。
     
    相關媒體報導:
    中央社:國研盃儀器科技競賽 學子齊聚尬創意
    蘋果日報: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 陽明大學及協同中學獲首獎
    經濟日報:國研盃i-ONE儀科創新獎 陽明協同綸元
    大成報:第9屆 「國研盃i-ONE國際儀器科技創新獎」 陽明大學與協同中學奪得首獎
     
    more
  • 【恭賀】本院多名教授榮獲講座教授及特聘教授

     

     


     

     

     
    more